浅议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孙海珠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孙海珠
[导读] 在我国中小日常教学中,各科教师为了加强当天的教学效果,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但是,有部分教师对于课后作业存在错误的认知,误认为只要让学生们多做题,自然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这部分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加重,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滋生出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福建省宁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宁化 孙海珠  365400

摘要:在我国中小日常教学中,各科教师为了加强当天的教学效果,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但是,有部分教师对于课后作业存在错误的认知,误认为只要让学生们多做题,自然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这部分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加重,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滋生出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课后作业的作用,端着教学态度,设计简便且有效的课后作业,并且尽量避免单一的作业相似,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作业类型,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能有不一样的体验。在本文中,我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针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对小数数学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业;个性化;设计
        数学从小学开始就作为三主科之一,学生从小就十分重视数学的学习。就数学这门科目而言,数学思维是比较重要的学习部分。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课后作业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复习当天内容,并且每次作业都是一个类型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做到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加入不同的元素,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一、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一般都是以书写的形式所布置,很少会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后作业,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平衡,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比较爱玩好动,他们不喜欢安分的坐在课桌前老老实实的写作业,而且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枯燥的学科,只有数字和公式,学生学习久了,难免会觉得无聊。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离开课桌,参与进实践活动过程中。例如,学生在学习不同立体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不同物体之间有什么区别,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第二天上课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有什么不同,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形状的特点,在实际学习起来能够更加的轻松和高效。



        二、根据学生层次分布,分层设计作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许多家庭在孩子小学开始,就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课程,其中数学班的报名率是很高的,因此导致在小学开始,很多孩子的数学基础都大不相同。数学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现象,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不同层级阶段,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倘若一个班级都选着同样的课后作业,教师既要兼顾基础差的学生也要兼顾基础好的学生,最后的结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分层次的课后作业就不需要顾及这么多,做到真正适合每个阶段的学生数学水平。
        三、趣味型作业,体验做作业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代以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识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以往作业的乏味性、枯燥性,不仅无法学生得到锻炼,而且产生了勉强应付、敷衍了事、抄袭的现象。所以要使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必须让作业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喜欢学数学,乐在其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型作业,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陶行知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好的作业就应该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鲁迅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所以作业的实践性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作业中,让数学接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帮助解题,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具体含义与意义,脱离抽象的数学表达。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养成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构建知识框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够一蹴而就,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慢慢摸索学习的方法,这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爱上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嘉羽;;作业,你真“坏”[J];课堂内外(小学版);2014年06期
[2]耿银平;;特色作业不能止于寒假[J];平安校园;2014年05期
[3]王季宇;;让我怦然心动的一句话[J];青少年日记;2014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