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中运动技能的教学初探 张戈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张戈
[导读] 多数学生只要听到体育课要掌握较难的运动技能,并不是轻松的学习,他们内心往往都会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对体育课的兴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科学教学,每种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体育中运动技能的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见桥完全小学 张戈   256500

摘要:多数学生只要听到体育课要掌握较难的运动技能,并不是轻松的学习,他们内心往往都会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对体育课的兴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科学教学,每种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体育中运动技能的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运动技能其实就是人在从事某项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运动技能学习作为学生必须要达到的学习领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要注重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创新小学运动技能的培养方式。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运动技能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运动技能学习,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技能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学生现有经验和资源,使学生可以迅速地理解运动技能。比如:对“正面投掷垒球”动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甩纸炮游戏,将“鞭打”动作引出来。接着,通过投远和投准等多元化比赛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正面投掷垒球”技术动作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上,体育运动和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不断优化整合课本内容资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迅速了解运动技能。
        二、丰富多样化的课堂内容
        在上室内技能课时,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体操类、攀爬类等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在上室内课时,讲解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也要补充有关体育运动技能的理论知识。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制作3D模型的形式,让学生真切地看到,在各项运动中,发生突发状况应该如何处理。告诉学生最基本的医疗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肌肉、血管及骨骼的医学知识。例如,在打篮球或踢足球的过程中发生扭伤的情况,老师可以采取动画的形式,模拟采取不慎处理方式的后果。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采取最简单但最高效的处理方式。当然,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扭伤时,最好马上休息,停止运动;千万不要揉搓扭伤部位,因为这会造成该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容易造成内出血;可以使用冰或者冷水冷敷;不要立即贴膏药;适当把扭伤的部位抬高;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就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能保护好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三、加大训练力度
        运动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时间形成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把握运动技能只是依赖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足的,运动技能训练通常都有较高的训练密度。


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必须要结合课堂,合理运用体育教学资源,确保体育课学习时间充足,而且适当地拓展体育课,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课实践,利用校外组织的体育活动,合理运用各项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训练中,场地和器材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应当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以及地方文化等多方面优势,使学生了解多项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小组合作探究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是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大力倡导的创新型教学法,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就是指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在小组的基础上教师为每一个小组下发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合作以及探究展开沟通交流,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运用,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构建高效课堂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开展初中体育教学。
        五、明确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
        由实践得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若是没有运动技能教学,极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要明确其教学目标,根据实际出发,采取适宜的运动技能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运动技能的重点。例如,《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达到四阶段的水平后,要能初步掌握1-2项球类的运动技巧,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校体育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篮球进行技能教学,随后可将篮球作为一个年级的技术教学目标,再讲这个目标分散到每堂课程当中,以此形成课堂教学的小目标。而目标的设定,具有一定激励和唤醒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篮球运球的基本技能后,就能轻易激发学生传球、上篮等技能的兴趣。通过目标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同时也能熟练掌握运动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视身体功能训练对小学生基础运动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实施动态监测。以身体功能训练为依托,关注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小学生园自身特色,开发形式多样的动作库,实现小学生身体活动训练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全面提升小学生基础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冯伟平.体能优先发展视域下的小学体育运动能力培养[J].新智慧,2019(25):144.
[2]苏强.小学不同水平阶段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4):75.
[3]苏强.小学不同水平阶段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11):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