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文本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黄楠楠
[导读] 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中经常容易陷入出现读写分离和多则文本堆集无法取舍、阅读方式不对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阅读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整合文本的方法和串读的学习方法。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黄楠楠   465300
 
【摘要】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中经常容易陷入出现读写分离和多则文本堆集无法取舍、阅读方式不对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阅读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整合文本的方法和串读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阅读 写作 整合  串读 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对文本的认识、理解、感悟和升华;写作是对阅读的实践,是知识的迁移。我们多种形式地整合文本,串读练笔,合理有效地将读的感知和写的迁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步地提升,语文素养也会不断地提高。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多种文本多样形式地阅读被更多的语文老师接受和重视。但我们也发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多种文本阅读没有方向和目标,缺少对学生从阅读迁徙到写作的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考试常考的多种阅读短文讲烂、讲透,来应对考试,或者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很多时候只是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读后所收获的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将所学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应用于写作中。例如:每个年级,针对学生的写作特点,适合读哪些书,应开展哪些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实践方法,如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教师缺乏有效地引领和具体地指导。
        (二)课内外阅读脱节,使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难以有效结合。
        只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阅读课本教材,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远远不够,学生需要进行多种文本的课外阅读,而课堂教学与学生们课外阅读经常是相隔千里,没有做到有效地衔接,学生课内所收获的阅读方法,没有进行有效地延伸、拓展和深华,课内文章所学习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所得也是零散的,缺乏系统地归纳和整合,读与写、讲与练、知识与能力脱节,让很多学生手捧课外多种读本不知怎样有效阅读,以至于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书,可脑子里依然空空如也,一写作文总是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对写作更是有畏难情绪。
        二、有效地整合课内课外多种文本,为写作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佳作,无论是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还是在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是匠心独运,更是学生学习模仿写作的典范之作。课本的安排往往是一单元一个写作训练重点,学生只读四五篇左右的文章,这远远不够。假如围绕一个写作主题而选取课外不同的多则文本,使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精心选寻找读写结合点,再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写作的依据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帮助是不是更大呢?
        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文本呢?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妙词佳句入手整合文本。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地品味和讲解,这种品味和讲解不仅是要让学生读透读懂,更应该指导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感悟写作手法,领会写作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并惊醒创作。同时,围绕本单元写作要求,结合课外的相似文本,选择多则文本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读诵识记,品词品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妙词佳句。


例如:在景物描写单元,选择多种景物描写的经典文章,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整合,或是按照山、水、树、花等不同事物来整合,让学生诵读记忆这些文章的妙词佳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从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从细节描写片段入手整合文本。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写人记事的文章,可结合课外阅读多选几篇文章,将此类文章中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进行整合优化,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如《祝福》一课,有对人物祥林嫂的精彩的外貌描写,再找出类似多篇文本,实抓这一切入点,让学生品读,了解并掌握住大作家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从同一主题入手整合文本。语文教科书中,不同单元有不同的主题,老师们可以自行根据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加入课外阅读篇目重新整合。抒情类的主题,可以围绕“母爱”、“师生情”、“同学情”等展开;议论类的主题,可以围绕“结构”、“论据”、“论证”等展开;想象类的主题,可以围绕一系列故事新编展开,如:人教版必修一课本表达交流部分,其中的一个写作重点是“写人要凸显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选取一系列具有鲜明形象的代表性的文章组织学生阅读,深化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各种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实现多文本文阅读的多视角,在这些文章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具备一定的信息提取、整合资源的能力,横向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大量的阅读信息对比分析,以期实现学生有效整合阅读信息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标。
        三、串读学习多则文本,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徙
        多则文本的有效整合能让学生形成更灵活多变的信息表征,因而能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有目标地串读学习,善于挖掘读写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指导,实现由读到写的过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串读,运用这些文本中的妙词佳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把课内外阅读资源整合优化, 让学生摘抄或勾画妙词佳句,在练笔时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仿写也是学生有效写作的必要途径。经过我们精心整合优化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 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表达于一体的优秀之作, 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把教材中适合学生模仿的文章挑选出来作为学生写作的例子, 学生就像画画有了模本, 练字有了字帖一样, 自然会得心应手。
        (二)串读,借鉴这些文本的写作技巧。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向名家名篇模仿借鉴的过程。但切忌照搬, 切忌亦步亦趋,邯郸学步,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框框。为此我们在多种文本的读写教学中不光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在多篇文章中提取适合的信息,在脑海中形成知识链条,仿其神、模其意, 从仿某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 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 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 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 这就是借鉴。我们不完全效仿他人, 还学习他人的长处, 虽以他人为师, 又不受他人的局限。
        四、读写后及时评价
        当学生读写练笔完成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及时开展交流,做出准确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以优化提升练笔的效果,我们应重点关注文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练习目标是注重细节描写的小练笔,老师评价时就要看学生在练笔中有没有进行细腻的描写。
        从多文本中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透过阅读来探索和获取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 写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 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 表达能力强了, 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掌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