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邹金花
[导读] 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做好准备,也会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五四小学 邹金花

摘要:学生课前有效预习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做好准备,也会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
        引言
        所谓先学习后指导以及以学定教主要是指让学生课前主动进行学习,根据对文章的实际了解和自学期间遇到的各项问题走入课程中,针对学生自学文章中遇到的各项难题,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讨论,转换角色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最后加以总结。从中来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40分钟,新课介绍时间为3~5分钟,教师回答学生难点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新课的教学时间约为2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对新课知识的熟读、生字词的查阅、课文内容的理解等学习任务。显而易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透彻了解新课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较为困难的知识内容记录下来,分析并总结其难点,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向教师请教。这样能为新课学习预留更多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有着全面的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一般是以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而且教师本身承担着有关的授课压力,因此教学期间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较低一些,过于追求教学进度的加快。通过相关分析来看,产生该种现象的实质性原因是因为小学生考试压力极高,小学中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考试成绩是判断和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标准,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味地依照考试大纲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位于该项教学形式中,当学生基础知识不强的话,是无法全面了解语文知识点的。而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进行培养,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各项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一)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主动性
        想要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就应该关注指导策略。在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之下,学生才会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听课的时候才会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自己对解答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认真融入到听课环节之中。学习环节的有效创建,让学生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下。学生只有拥有十足的动机,才会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主动深入的参与意识之下,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要关注课前预习,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预习兴趣。


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空间之下,能够以自我学习意识转变为主。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看到了一定的希望。预习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保证学生在体验预习带来的乐趣之下,更好地参与语文知识的研究。
        (二)布置预习作业,落实预习成效
        在反复摸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预习是看不见的作业,教师如果把这个看不见的作业变成看得见的作业,学生就能更加认真地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在指导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预习作业,将预习落到实处,把简单地看、听、读等预习作业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预习作业本,然后根据知识设计相应的题目。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为使学生理解作作时的心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兴安岭的美者写作时的心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在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笔者对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并对段落进行分层;第二,借助字典查阅生字词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标注出来;第三,将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勾画出来,并记录到摘抄本上;第四,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网络查询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特色物产等,并在课上分享给大家。
        (三)家校共同督促,保证预习质量
        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校的共同配合,因而要利用好家校的平台,让家长在家里对孩子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效的督促。有些家长可能认为预习作业并不那么重要,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改变家长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强调预习作业关乎着孩子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关乎着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预习作业的督促,避免孩子养成拖欠预习作业的习惯。
        (四)重视预习检查,体现预习价值
        预习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检查和监督。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尝”“竞走”“唯”“信然”几个字词在课下注释中已经标注,学生预习时就可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解读。另外,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看王戎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和课前所查资料,说一说在自己心中王戎是个怎样的人。这样,既丰富了王戎的人物形象,又使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有效的预习策略,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也会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闵珏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9):70-71.
[2]陈其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9(09):61.
[3]王义国,曹丽丽.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16):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