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罗海燕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表现在教学实践上,则是从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需求,注重师生互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在各科教学中逐渐展开,使得教师进一步转换教学观念,从固定的先教后学,变为同教同学,提倡教学是一个师与生目的一致、共同合作、平等沟通的过程。本文即对这一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    罗海燕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表现在教学实践上,则是从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需求,注重师生互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在各科教学中逐渐展开,使得教师进一步转换教学观念,从固定的先教后学,变为同教同学,提倡教学是一个师与生目的一致、共同合作、平等沟通的过程。本文即对这一共同体的构建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共同体  构建策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合作式学习的热潮,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式的学习,并迅速风靡各个国家,其后,在上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的是师生合作,平等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成长。在这一体系中,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两者相互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则需要针对以下策略进行研究。
        一.注重学生这个中心,加强师生互动
        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刚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如刚破土的小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但需要教师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加以正确引导,不能太过缓慢,也不能操之过急,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班内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度、性格差异、对文字的兴趣,还有入学前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情况。然后,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根据每个人的知识积累程度与学习进度,在不同的层次去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授相应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字句,而不是直接填鸭式的硬塞给学生知识,不管他们能不能消化的了,或者直接代替他们阅读,直接给出文章需要体会而得来的答案,剥夺他们学习、理解的过程。
        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刚入学的小学生从家庭和幼儿园中走出来,还没有太过明确的老师的观念,如果小学语文老师能放下身段,站在与学生平齐的高度,用学生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平等交流,对每一名学生都能有充分的尊重,被学生从内心完全接受,这样,师生互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而且,教师在被学生完全信任的情况下,在学习中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的诱导,抛砖引玉一般,能让学生做出越来越精辟的回答,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表达也就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能把握。



        二.注重合作这个前提,加强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讲究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破了传统授课中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避免学生因封闭式的单向知识灌输而出现的只知道死记硬背,对知识缺乏理解,对如何获取新知识更是兴趣缺缺,以及对教师传递知识的绝对依赖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将双方在读课文中产生的感受或想法表达出来,不仅学生会从老师的诱导式提问中得到启发,老师也会从学生充满童趣与想象的回答中得到启发,并转化为教学中的经验,可以说,双方通过合作形式共同得到了成长。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成立学生小组的形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通过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小组内的学生自发的对课文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自主发现新问题,再通过讨论自行解决,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通过合作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享受讨论的乐趣的同时,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加强了学生间的友情,并培养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探索与表达能力。
        三.注重信息手段,拓展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以网络、多媒体为载体的教学手段,在各学科中的应用也变得广泛。教师可以结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形象化的特点,将语文课中的文字讲述的内容,找到其所描述的形象,照片,或者卡通图案,做成微课,在课堂上作为辅助形式播放,让学生不自主的被内容吸引从而主动、自愿的关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学校也可以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线上平台,让学生们上线与老师交流互动,针对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老师进行询问,老师也可以在线询问学生对自己课件的意见、课堂学习接受度等,以便更好的改进。同时,老师可以上传一些课后复习类型的微课,让学生在家期间自行学习,课件内可以设置如闯关游戏一类的提问式练习,只有通过了才能看到过关画面等等,以其独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每节微课最后设置反馈信息,好让老师对教学设计及时调整。
        总而言之,这一模式的建立,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是获益的对象,并且,通过这一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加与老师间的情感交流,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增加相互间的配合度,并实现了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东.《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新型学教关系》,科学咨询杂志社,2014.3。
[2]牟芬霞. 小学生语文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一点尝试[J].速读(上旬),2017,(5).
[3]廖凤莲,廖吉彬. 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16,(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