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何倩倩
[导读] 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指导过程中应注重渗透德育教育,通过美育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增强对美的感受,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实现有效德育的目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义乌市大陈镇楂林小学 何倩倩

摘要: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指导过程中应注重渗透德育教育,通过美育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增强对美的感受,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实现有效德育的目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传统的教学观念一直认为美术学科对学生成长的支持性作用不大,从而忽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各项基本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美育教育工作,还要实现德育教育的全学科融入。如何利用好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势,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而实现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是广大小学美术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德育与美术之间的学科联系,积极创设生动的教育课堂,实现德育思想的有效融入。
        一、小学美术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中的德育渗透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其不仅体现在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也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下为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主要意义。首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德育渗透将改变原有的道德品质教育实施形式。原有的道德说教将改变成艺术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这种教育形式将减少学生对于道德品质教育的抵触情绪、强化道德品质的实施效果;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将帮助学生理解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在艺术活动参与中逐步理解、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素养。经过系统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将成长为道德素养健全的优秀小学生。最后,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效果——教师将从原本的美术艺术传递拓展到艺术与品质的教育当中,从而小学美术的教育效果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强化。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润物无声——有效设计内容,在过程中育人
        “过程重于结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无论表现形式是手工还是绘画,学习领域是造型与表现还是设计和应用,都可以通过对内容的精心设计,追求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掌握美术技能的过程中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育人内容,通过具体课程内容与德育知识的相互融合可以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基于德育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美术课程的学习情境当中。而且,内容的设计与育人实践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避免生搬硬套,做到润物无声。
        (二)艺术中的德育渗透
        当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时,往往需要从一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入手。


在艺术欣赏中,教师可以借助具有代表性的一两种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介绍——在美术作品中,不论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精神内核都饱含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引领学生在认知美术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品质的洗礼。
        (三)在美术创作中渗透德育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的环境中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天性和美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项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以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学生资源为基础,结合新课标要求设立教学目标,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场景,使学生沉浸在美术课堂之中。在学生创作、学习的过程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背景补充融入进美术课堂,让学生对此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还油然而生出一种爱国之情,实现了德育的价值。
        (四)有效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活动是构成美术课堂的根本要素,更是课堂上以美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美术活动组织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美术课堂的最终效果也决定美术课立德树人的最终成果。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或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各式各样的方式参与到美术活动当中,对每一个美术形象的感受、认知,对每个对象的描绘、塑造或表现都会成为品格塑造、习惯养成的育人契机,而教师只需要抓住每个知识、技能点的教学,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欣赏、合作、讨论、表达等不同的美术育人活动,提升育人有效性。
        (五)在评价机制中体现德育渗透
        德育是需要长期的进行熏陶和培养的,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这需要老师持续的对学生进行关注,对他们的成长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隐形引导。在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创作作品,还要关注学生通过作品所要传递的内心表达。从作品中,看出学生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都是评价需要综合考察的因素。通过有效的评价内容,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履行良好习惯的愿望,能够主动地用行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还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的互评模式,让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着重的通过积极评价的形式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发展观念以及良好健康的心理。
        结束语
        小学美术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积极从美术课堂的引入、内容、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德育教育的合理渗透,将德育与美术教育相融合,提升小学生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和必备品格,实践“立德树人”的学科理想。
参考文献
[1]刘军.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考试周刊,2019(50):178.
[2]蒋志春.在美术课堂中将德育渗透到底[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170.
[3]刘敬贤.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融合实践探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6):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