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刘魏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育人育心,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淮北市实验学校  刘魏  2350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育人育心,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复课已提上日程。可是孩子们在这三个多月的超长假期里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复课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得到保障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再次被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老师我们更是关注这个问题。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意义。
        一、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主张教育“因材施教”。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真正了解并理解学生,教学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普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学习和记忆方式,所以面对传统的老师单方面的在讲台上授课,他们的听课效率往往不高。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应一味地苛责,而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改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人民币”时我就真的给学生准备了一些教学样币和文具用品,让学生自己去购买物品。并且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组织学生分组竞赛。用同样多的钱,哪组买的物品数量最多或者种类最多。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等心理品质。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度有了大大的提高。可见,只要了解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理解学生的时代背景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唠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琢磨了……甚至有的家长会横眉怒目地训斥子女:“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对父母是言听计从,你这孩子怎么就只会跟我对着干,一点都不让人省心……”其实不是现在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而是孩子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数量更大了。是的,他们变聪明的速度也更快了。当然,学校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地方,作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就更应该有责任了解他们了。现如今的学生们已经不同往日了,也许很多老师自己小时候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的读书方式还残留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还想把这种教学方法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惜这种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时代在进步,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地好问了,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了,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孩子们知道学校是他们学习必不可少的场所,是他们发挥主动探求知识的圣地。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性差异形成的原因既有先天的生理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影响。有的孩子比较幸运,天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而有的孩子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有些迟钝,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关爱的目光放在他们身上。“顽石”需要的不是生硬地“矫枉过正”,而是温柔地“雕琢打磨”。对于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避免指令性要求,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谈。
        五年级时,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李俊达。我刚来到学校,未见到其本人时便听闻了其大名。父母均在外打工,由爷爷照料,爷爷对他非常溺爱,养成了他不爱学习且桀骜不驯的性格。他的班主任丁老师告诉我,本来我们班除了李俊达之外还有一位“混世魔王”,和李俊达是姨表兄弟,因为两人闹矛盾,李俊达的爷爷以强硬的态度逼迫对方转学了。听闻这些,我的心里有些打怵:这到底是个什么孩子啊?在请同学们做自我介绍时我特意观察了一下这个孩子。出乎我的意料,李俊达竟是一个白白净净,非常漂亮的孩子。可能感受到我的视线,他也抬起头来看我,眼里有一丝的挑衅,我并没有介意,反而对着他一直微笑,最终,他不好意思,把头低下去了。那个时候,我知道这个孩子内心是善良和柔软的,只不过他习惯了伪装自己。以后的课堂上,我会经常把目光有意无意的投给最后一排那个在角落里睡觉的孩子,当他感应到时,便会收获一个微笑。后来,我发现这个“小魔王”在课堂上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我在检查作业时,李俊达主动找到我说:“老师,基础训练太难,我不会做,我写了一页口算卡。“当时我真是激动坏了,要知道李俊达以前是从来不会做作业的。一是因为太懒,二是他确实不会做。我知道这是一个好兆头也是一个好时机,在班里我把他大大夸奖了一番,然后把他单独叫出去聊聊。从他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他的自卑,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坏学生,同学也不喜欢和他玩,从上学起就没人管过他的学习,现在想学也学不会了,干脆破罐子破摔。听完他的话,我非常心痛,我告诉他自己从来没有看不起他,在我心中他一直是个乖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可以努力,以后的路还很长。我还表扬了他体育课上主动帮老师扛器材的事迹,然后他笑了。第二天上课前,他给了我一袋糖,说是非常好吃,请我尝尝。后来,这个孩子的改变让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新学期开始,我发现李俊达不见了,问了他同村的同学才知道,李俊达去了他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打算从一年级开始读起。我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我的因素,但我衷心地希望这个孩子能变得越来越优秀。
        4.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学生数学理解的层次。设计适合的、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喜欢[2]。
        教学实例: 7的乘法口诀
        (以往的教学是在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后熟记口诀。这是一节非常传统的计算课,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因为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知道所学内容,并且能将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现在我改变这种教学过程,在掌握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来介绍7的乘法口诀,以此展开教学。)
课前检测::
师:你知道7的乘法口诀吗?请你写下来。
    你知道7×5的口诀是什么吗?
    你知道“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表示的意思吗?可以画一画
    请你算一算  4×7=          7×6= 
                          5×7=          7×7=
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7的乘法口诀,但是对7的乘法口诀不太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在记忆中练习口诀,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中开门见山,直接让孩子“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此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完整的板书7句口诀,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连续的两句进行探究,从口诀中引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从“编制口诀——探究意义——运用口诀”这三部曲来完成教学。
        学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去发现、去创新,教师的理解是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
        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环境里,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碰到了困难,没办法直接度量圆边的长,到处圆溜溜的,怎么办?在此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在小组里不能解决,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随着学生的分析,种种方法都清晰地呈现在面前:可以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长;还可以直接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这样的交流讨论,训练了学生的头脑,促进他们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形成有意义的思想见解。
        2.巧设障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中可巧设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让学生一时陷于学习困难的失败情境,其实就是教师故意为难他们,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失败,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3]。如笔者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课前巧设一场师生判断比赛。“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形状一定相同。”学生很容易判断:这是错误的。继续出题: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形状一定相同。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很多学生依然会答:错误。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这样设计是有意让学生比赛失利受到挫折,并让学生在学习挫折中产生质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的机会,又是为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能力评判有个正确的心理暗示。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真心专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素材来。
参考文献
[1]高俊波.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2]陈春芳:关注学生认知起点,把握数学理解层次[J].基础教育课程,2018,18.
[3]石晓丽:论挫折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意义[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