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多元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31期   作者:朱虹
[导读] 幼儿教育阶段在于促进幼儿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时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得幼儿终身受益。
        朱虹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摘要:幼儿教育阶段在于促进幼儿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时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得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性与深远性的教育意义。为了快速提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师必须尽快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和幼儿观,能够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质量及发展,能够立足幼本理念下,积极探索与开发多元化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方式,能够丰富教学过程的表现性、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健康化发展。鉴于此,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多元化;方法研究
        幼儿园作为我国启蒙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幼儿童年学习及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幼师需要正确认识幼儿阶段实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教育意义,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立足幼本定位的教学原则上,积极探索与开发提高幼儿阶段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过程的形式多样以及互动性,在提出符合幼儿认知心理的教学形式上,将会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幼师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探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多元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重视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形成、促进幼儿形成文明行为习惯、推动幼儿形成集体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希望能够整体提高幼师实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促进幼儿各项良好行为习惯的健康形成。
        一、重视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形成
        幼儿基于他们年龄因素以及心智发展状况影响下,他们自身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幼儿对外界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具有浓厚的探索欲望。同时幼儿所进行活动的场所多数大室外,在室外活动中都会接触一些辅助性器材,这为幼儿生命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尤其在家长以及幼师无法时刻监督幼儿一切的行为活动,所以在幼儿阶段推动幼儿形成主动安全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将是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所以幼师应该加强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例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直接性了解在集体活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相关动作,并且知道自己那些无意识的行为可能会为其他人带来危害,以及要定期开展一系列安全讲座课程,加强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及意识的快速形成。其次,除了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渗透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为幼儿普及生活中食品、用电、意外等相关安全知识,以及确保幼儿安全情况下展开幼儿园实习演练。最后,在幼儿园室内、室外以图形的方式,引导幼儿讲卫生习惯的养成,如:吃东西之前,需要先洗手;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工具,为幼儿播放相关健康饮食的视频,这样对于学生形成系统性安全知识有着关键性促进作用。总之,幼师应该根据幼儿一日校园生活中,多层面渗透安全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这样长此以往才能科学化、有效化引导幼儿形成安全行为习惯。
        二、促进幼儿形成文明行为习惯
        当代幼儿大多数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且都在4+2+1的家庭模式中生活长大。具体而言,在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的照顾下茁壮成长,这也很容易造成溺爱式教育,使得大部分幼儿都存在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日常一些行为中有着不礼貌的坏习惯,追根问底,多数都是隔代教育环境下促进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基于此,在当前我国倡导全民个人素质及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环境下,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议题,因此,幼师应该重视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在幼儿成长阶段加强文明礼物行为的教育渗透,提高幼儿自我行为的管理意识与自觉意识,从而为幼儿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一个讲文明、懂礼物的孩子。
        例如,幼师需要立足幼本定位的角度出发,促进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过程中,增强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养成,同时幼师还可以成为“讲卫生、懂文明”的积分赛,推动幼儿之间能够起到相互监督对方、相互促进对方产生行为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最大化强化幼儿讲卫生、懂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例如,在其他幼儿休息过程中,建立有意识的保持安静,不刻意造成各种吵闹的声音。在吃饭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遵守幼师提倡的用餐礼仪,以及科学引导幼儿形成不挑食、不敲碗筷、不剩饭等优良习惯。在结束一日园内活动上,幼师要根据不同幼儿一日的行为表现,打出不同的分数,然后跟得分高的幼儿颁发适当的物质奖品,这样也将激发幼儿更强的表现欲望,同时也将激发其他幼儿的主动参与性,能够在下一次积分赛过程中加强自我行为的管理。此外,家庭作为幼儿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幼儿第一任教师,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性影响,那么幼师应该在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过程中,积极与家长群体展开有效沟通,进而实现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站位,增强幼儿家长的责任意识,能够意识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给幼儿带来的不好影响,从而能够争取家长群体认可幼儿园教育思想及理念,统一双方的教育立场,将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补充与延伸,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幼儿讲文明、懂礼物良好行为习惯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幼儿形成集体行为习惯
        基于幼儿年龄的客观因素上,其心智还不成熟,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接触的人群也较为单一,那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自我纪律意识还没有形成,无论是在园内的各种活动以及家庭的活动中,幼儿自我行为表现的过于随机性,这也为幼师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提出挑战,也对幼儿未来发展造成阻碍。那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形成守规则、懂团结的意识,这将利于幼儿积极参与日常的教育活动,也将最大化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从而能够为幼儿未来学习、生活以及事业的发展奠基扎实的基础。例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上,可以通过游戏化教育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集体精神、合作习惯。如:老鹰抓小鸡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要告诉幼儿想要更好地赢取比赛的胜利,必须接下来要遵守相关的游戏规则,这是自我获取胜利的必要条件。这样幼儿将会有着自我主动性约束意识,积极遵守相关游戏规则上参与游戏,继而达到提升幼儿规则意识的目的。再如,幼师还可以开展“篮球快跑接力赛”,游戏规则如下:幼师在室外为幼儿设计十米长的跑道,跑道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物,然后将全体幼儿分成不同的比赛小组开展“篮球快跑接力赛”,这个比赛过程中让幼儿双腿夹住篮球往前走,当篮球掉了需要重新回到起点开始。这个过程中将会大大培养幼儿的团队集体意识产生,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样过程中将会有效促进幼儿相关的集体行为习惯养成,真正有效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而是一个系统化、长期性、反复性的教育工程,这也意味着幼师必须立足“幼本定位”角度出发,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求上,开发与探索不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幼师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可操性,从而才能最大化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快速养成。
        参考文献:
        [1]马文芳.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68-168.
        [2]朱玉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4(5).
        [3]谷灵芳.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导向的幼儿教育教学探究[J].好家长,2017(29):3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