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锦琼
岑巩县第二中学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合理引入和运动课前小活动,不仅能够在课堂之初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接收新的知识要点,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良性循环。课前小活动具有趣味性、导向性、精简性的特征,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上述特点为出发点,通过设置与授课内容相紧密联系的课前小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在环节设置上增强趣味性,最后配套以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持续鼓励和激发学生兴趣,便能够充分发挥好课前小活动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积极助益。
关键词:课前小活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引言:高中化学从内容上来讲难度属于化学基础教育阶段,在高考中也占据着相当的比重,无论是从化学学科的学习还是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讲,学好高中化学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活动实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持续总结,发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合理引入和运动课前小活动,不仅能够在课堂之初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接收新的知识要点,进而也能够缓解他们的高中课业学习压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课前小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课堂效果提升带来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一、引入课前小活动的优势论述
1.活跃课堂氛围
活跃课堂氛围是课前小活动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优势所在。高中化学尽管从学科分类上来讲属于理科,但该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记忆和积累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的学习想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便同时需要在记忆与思考上均下足功夫。基于此,许多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畏难情绪,而引入课前的小活动,便能够在课堂之初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进一步帮助他们放松情绪。
2.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课前小活动不仅在于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高中化学的学习离不开许多实验活动,实验活动的作用具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知识和化学方程式的直观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课前小活动从此角度来讲与课上的实验活动相类似,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导向性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关于知识的概括认知,激发其求知欲,达到对于课堂更为专注的效果。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课本的知识点总归比较抽象与概括,借助课前小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在接触和学习抽象与概括的知识要点之前,能够在活动之中建议起具体的直观认知。在这种具体、直观的认知中,学生便更加容易积极思考,在课堂之上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从而更好吸收课堂效果,帮助自身加强对于知识要点的理解,继而引发主观思考,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为后期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前小活动的特点分析
课前小活动的准确、合理运用离不来对其性质的把握这一前提。只有对课前小活动的特点予以了较为精准的把握,才有望对课前小活动的设置、应用方面发挥自如,达到为高中化学课堂带来积极辅助作用的积极效果。
1.趣味性
课前小活动的首要特征是具有趣味性。趣味性也是作为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通过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够在课前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比较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投入到学习中去。
2.导向性
导向性要求以课程授课内容为基本导向,除了活跃氛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讲课上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重点进行有正针对性、有导向性的引入,让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能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具有更为具体的把握,从而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达到“热身”与“预热”的效果。
3.精简性
精简性是从课前小活动的形式方面予以的考量,由于课前小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在正式讲解授课内容之前,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引入知识要点,更好带领学生对于即将所学新知识能够具有导向性的概括认知,以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目的,因此它不是课程的主要环节,也不是课程内容的重点。为此在其时间与环节的安排上应当间接、精简,既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预习与预热的效果,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前小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与授课内容相紧密联系
由于课前小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更好引入课程知识,因此需要与授课内容相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分子结构与性质》时,由于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于学生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直接感受,因此学习了解起来不够直观。因此笔者在授课时,在认识分子的性质这一节开展了一项课前小活动,即“注射器压缩比赛”,原理非常简单,注射器内注入一定的空气后将入口堵住,而后进行压缩,让不同的学生来进行比赛,观察谁能够推进幅度更大。这一小活动耗费时间不长,却让学生印象深刻,对于分子之间的具有间隙这一特点也理解得较为具体深入。
2.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
化学授课离不开实验,要学好化学更加离不开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小活动的设置也同样需要考虑到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一方面。例如笔者在介绍讲授《晶体结构与性质》时,开展了一项小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实验课上对于所提炼的晶体形状进行记录,同时在课后利用身边的文具、工具进行制作,将自己在实验课上所见到的晶体做成一个模型。而后在课前小活动环节进行展示。这一活动不仅充分锻炼了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也让这一内容饱含趣味性,课堂的氛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也得到了促进。
3.设计合理的环节以增强趣味性
趣味性的增加需要老师在环节设置上下功夫,例如在小活动中融入互动、比赛、评选,以及分周期、分时间段来进行开展的流程,来帮助提升课前小活动的趣味性。例如笔者在讲授《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能够深入直观认知化学元素,采取分小组的方式,每一个小组在每一节课前以PPT或者讲解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一项化学元素,包括该元素的性质、应用、特征、不足等方面涉及较为全面。并且介绍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从结果来看,学生们在这项课前小活动中收获较大,对于常见的化学元素的了解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4.配套以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持续鼓励和激发学生兴趣
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对于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的激发,因此可以在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例如奖励机制。例如笔者在课堂上会对在课前小活动中表现积极、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内容包含文具、化学小模型、化学小摆件等,如此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前小活动上积极思考、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评价体系不宜设置惩罚机制,而应以奖励、鼓励为止,这样才能够避免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妨碍课前小活动的实施效果。
结束语
归根到底,课前小活动的设置是为了更好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构建对于知识要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因此除了在课前小活动方面积极思考与改进以外,同样需要立足于课堂本身,在充分发挥好课前小活动的积极辅助作用的同时,提升授课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梅,艾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及特点分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3):6-10.
[2]岑春月.培养高中生化学科学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4):54-55.
[3]王飞.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3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