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云上 赏“欣”悦目——小学音乐欣赏课“线上”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31期   作者:王琳
[导读] 结合学生实际,经过反复推敲,组内凝心聚力的研讨,开辟了一条关于“线上”欣赏课教学的“欣”战线。
        王琳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      130000

        在漫长的疫情期间,当“禁足”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停课不停学”“线上”音乐课赋予我们音乐教师新的考验,在这近3个月的“线上”教学中,欣赏课教学给我的启迪最大,思考最多,两次组内集体备课我都选择了欣赏课教学作为备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经过反复推敲,组内凝心聚力的研讨,开辟了一条关于“线上”欣赏课教学的“欣”战线。

        一、用心备课——“线上”欣赏课教学依托六个基本点
        赏“欣”顾名思义就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综合平日常规欣赏课教学和“线上”欣赏课教学,反思总结以下六点内容:
    第一,记住音乐、记住主题,通过重复的手法,如何重复需要老师研究。
    第二,知道主题是怎么创作的。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认识(音乐中所有的概念是通过比较来获得)律动的方式可以落实拍子的解决。
    第三,听出主题在音乐发展中是如何变化的。听出变化(起承转合)乐器、肢体、鱼咬尾、力度……以上叫审美体验。
    第四,还可以有非音乐的体验:历史背景、作者……
    第五,音乐材料要动听,对音响的(演奏:播放、强度、弱度)质量要求要高,直接影响听的质量。
        第六,学生体验,欣赏课最终目标是“静”的欣赏,而非“动”欣赏,而“动”是老师观察学生对音乐的反应。老师有好的设计不等于完成,同时设计不等于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听、唱、动、画),要关注学生自主的体验是否足够,每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要看学生达到的成果,每个环节设计、落实要有价值。老师教的好不等于学生学的好,学的好才是真的好!
        综上,对于本来就抽象的音乐欣赏内容,想达成以上目标似乎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线上”欣赏课的设计对于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二、智慧云上——巧思微课设计,秉承四个原则
        应根据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为基本内容依据,结合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向,自选内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及设备,设计课程——微课。这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能够用于帮助所有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因此,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日常教学可以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注入活力。以下是我在设计制作微课的几点感受,总结四个原则如下:
        原则一:不做花架子,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要让学生真正爱看、爱听,爱学。
        原则二:围绕《新课标》重难点及知识的提取要准确、恰当。
        原则三:内容丰富、不单一。要有指导性,在正课前加入学习目标、;要有趣味性,课中加入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要有拓展延伸,课后加入资源链接,将与本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外延。进而充实学习内容。
        原则四: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特长,如:唱、跳、弹等,为“线上”音乐教学注入活力。

    三、赏“欣”悦目——欣赏课“在线”教学的有效实操
        【原则一:不做花架子,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要让学生真正爱看、爱听,爱学。】
        例如:一年级欣赏课《调皮的小闹钟》微课、学习指南的设计,均是充分注意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采用卡通图片、以第一人称我——“小闹钟”的口吻进行设问互动等方法,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比如:《铁匠波尔卡》中聆听A乐段第二主题:我们一起来加油模仿一下用力拉风箱的动作吧!乐曲中铁匠们重复拉了几次风箱?我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共出现了三次,旁边加入了拉风箱的图形谱,不仅能够旋律重复的次数,学生还可以模仿图片中的“小铁匠”一起拉风箱。通过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从而达到体验音乐、表演音乐的目的。
        【原则二:围绕《新课标》重难点及知识的提取要准确、恰当。


        例如:《调皮的小闹钟》将A乐段、C乐段中重、难点主题、旋律、节奏,以小闹钟“自我介绍”的方式呈现,将乐曲中重点、难点部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在问答式的互动中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增进学生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例如:《铁匠波尔卡》我将乐曲按照乐段划分,每个乐段再按照主题划分,全部用图形谱的形式表现,也是本节课重点及看似天马行空的符号,只要耳边响起乐曲,学生是很容易按照图形谱的提示画出音乐旋律的,这个图形谱一部分在网上找到的,很有参考和借鉴学习的价值,还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用电脑画的,它将乐曲的高低、节奏、旋律、强弱很形象的表现出来,是欣赏课教学有效地辅助学习方法之一。图形谱的设计需要音乐老师用更多的智慧、巧妙的设计,这个过程也是我们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不断提升的的过程,大家平日教学里都可以花心思好好设计一下,很有趣,学生也会很喜欢。
        【原则三:内容丰富、不单一。要有指导性,在正课前加入学习目标、;要有趣味性,课中加入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要有拓展延伸,课后加入资源链接,将与本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外延。进而充实学习内容。】
        例如:《调皮的小闹钟》这节课让学生在“线上”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拟人化的小闹钟——闹闹对话式互动的形式贯穿整节课,从了解小闹钟的工作(一系列拟人化互动问答);到多个层次加入钢琴伴奏的哼唱主题旋律;再到以图形谱形式呈现C乐段响铃次数及高低变化的体现;引入双响筒、三角铁打击乐器的介绍,及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用“瓶子、笔,钥匙”代替两种乐器的演奏;直至最后的以音乐为本体的思维导图等。环环相扣、潜移默化、层层递进式的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学生对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对听赏音乐敢于表达独立感受的愿望,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主参与、创造,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与感受。
        【原则四: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特长,如:唱、跳、弹等,为“线上”音乐教学注入活力。】
        1.唱乐谱。演唱是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在欣赏课中通过哼唱主题旋律是培养学生听赏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微课中老师范唱与钢琴的伴奏融合,这对学生“线上”音乐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哼唱旋律。加入哼唱,能够解决并突破学生记忆主题旋律这个难点,同时将原演唱乐谱难度大大降低;能够很好的解决弱起节奏,起到化繁为简的目的,符合一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水平。
        3.接龙唱。这种平日课堂中的接龙唱教学方式,不仅适用于唱歌课的教学,同样适用在“线上”欣赏课教学的互动中,学生对于这种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感受的愿望非常强烈,它能够起到很好的巩固记忆主题的作用,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听赏、表现音乐的兴趣。
        4.随“管弦乐队”唱。加入原伴奏(管弦乐队演奏)哼唱,同样起到巩固记忆主题的目的,同时与之前的哼唱对比,速度加快,完全回归于主题本身,在演唱和听觉效果上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过程。
        5.钢琴巧伴奏。低年级学生对于音高的概念还很模糊,没有琴的伴奏,很容易出现音准的问题,在微课中加入老师弹奏钢琴的视频,既能够吸引学生对微课的注意力,又能够起到纠正演唱音准的问题。
        “停课不停学”——我们一实验中海小学音乐团队教学研究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息,“线上”音乐课赋予我们音乐教师新的考验,同时智慧的团队也创新了音乐“线上”教学的新模式,云上备课、“线上”互动、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