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敏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摘要: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幼教人砥砺前行的方向。而对于我们每一位鼓楼幼儿园的教师来说,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活教育”,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一切为儿童”,这是我们的血液之魂……98载,薪火相传。
关键词:幼教;家庭教育
“活教育”少不了“活教师”。从认识儿童,到学做父母,再到生活课程、快乐游戏,都离不开活的教育。陈先生的思想,无论是指导我们如何做教师,亦或是如何做父母,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的第五篇章的尾声,用了这样一段话:“解放孩子们的手吧,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吧,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吧,让他们自由去想。”这样“儿童本位”的教育精神,放到今天,都是我们一直追随的。
疫情期间,幼儿园彻彻底底成为了“没有天花板的幼儿园”,孩子们尽情地在操场上吹泡泡、在沙池里挖沙、在游泳池里搭管道、在树屋爬上爬下,他们随着饲养角的小兔在草地上蹦跳、他们追着亲手饲养的小鸡小鸭在园子里散步奔跑……“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摘自《家庭教育》(第二版)第一章,《儿童的心理》,陈鹤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一天,我带着孩子们玩滑梯,只见旁边的礼堂窗台上爬过来一只拇指盖大小的西瓜虫,顺着窗台向墙边爬去。出于好奇,我并没有把虫“捏死”,而是小心翼翼用一张餐巾纸托住,拿到了Z同学(男生,3岁2个月)的面前,没想到Z同学大叫一声:“哎呀,好大的虫子,我害怕虫子!”没想到他的一声大叫,倒是吸引了其他孩子前来围观,胆大的X同学(女生,3岁3个月)竟然将西瓜虫拿到了手上,看着它顺着手心向前臂爬行,爬到手肘处,又从前臂下方爬回来,一边的Q同学(男生,3岁5个月)说:“这个西瓜虫倒立也能爬哎!”X同学说:“爬在手臂上痒痒的,你想来试试嘛?”Q同学说:“我就看看吧,我不敢。”这时,刚刚被西瓜虫吓得惊慌失措的Z同学也够着脑袋看热闹,似乎也没那么害怕了。随后,几个孩子一会儿蹲在一起看西瓜虫爬行,你一言我一样地数着西瓜虫有多少只脚,一会儿又将它捧在手心,看着小虫蜷缩成一团。
直到快到中午吃饭地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把小虫放回草地。孩子们纷纷感叹:“这真是我们最快乐地一天,明天我还要到草地上来找西瓜虫!”陈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自由地观察,尽情地体验,充分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陈鹤琴先生不仅是思想的先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更是中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在第二章——学做父母中,他的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是“超前”的。然而,即便是学过幼儿教育学的我,在做家长时,也会避免不了一些主观和比较。前不久,儿子(5岁5个月)在家里画挖土机,当大大的机身画完之后,留给画挖斗的画面空间就非常小了,于是,他画了个十分不等称的小挖斗。画完之后,还得意洋洋的拿给我看:“妈妈,你看我的挖土机画得怎么样?”我仔细端详了一番,皱了皱眉头说:“履带式车轮画得挺像的,就是这个挖斗有点不成比例。”本来兴致勃勃的儿子立马一把把画拿到了一边,撅着嘴说:“哼,才不是呢!”我立马意识到我的评价伤害了他。赶紧回旋:“那你能和我说说你设计的这个挖土机吗?”儿子有些哽咽,但还是忍住了,又把画拿了过来,说:“我也发现没有地方画挖斗了,所以我就设计了个在侧面作业的挖土机,就是近大远小,你看出来了吗?”我愣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挖土机离我们近,所以大;挖斗离我们远,所以小呗!”认识儿童、倾听儿童,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读懂儿童的必要途径。我时常反思,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我们对儿童在艺术表达或是游戏表现手法中的评价,通常会用到像不像、布局如何、色彩搭配怎样等最直观的表征评价,而忽略了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的理解和想法,然而陈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一鸣学画”的故事中,也告诉我们,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唯有兴趣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做事的动力和能力。因此,成人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解放思想,尊重儿童的作品,倾听儿童对作品的理解,这既是对儿童的尊重,也是对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维护。
当年陈先生亲手种下的瓜子黄杨又到了花黄叶绿时,它见证着一代代鼓幼人在践行“活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步伐。这里,是中国幼教的发源地;这里,是“活教育”的大麦田。解放儿童,尊重儿童的想与做;传承、发扬与创新,一切为儿童,让“活教育”在新时代里熠熠生辉!一天散步时,路过葡萄架,小C激动地说:“快看,我发现葡萄藤上结满了绿葡萄!”正当他爬上小凳,准备伸手摘葡萄的时候,我告诉他:“这个葡萄是酸的。”或许我错了,或许是我正剥夺着他可能获取直接经验的大好机会。也许下一次,当我们再一次经过这里,我会允许他们摘下一颗,自己洗净,尝尝这其中的酸与甜……
参考文献:
1.《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虞永平 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
2.《家庭教育》(第二版),陈鹤琴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