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再琳
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655404
摘要:在对导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函数存在的单调性、极值、最值、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为我们提供解决函数问题的有效措施与工具。针对函数中存在的最值、不等式等常见问题,均能采用导数进行解决。除此之外,还能借助于知识的网络交汇,来设计问题,满足学生对于高阶层数学问题的需求,这一点在数学高考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继而本文从导数的知识层面展开恒成立问题的分析,突出导数的应用,实现高中学生导数掌握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解决;导数;恒成立;问题
引言:近代数学发展史上,导数对初高中数学串联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导数的推动下促使初高中学生所面对的数学问题有着不同的视野,最显著的差异是倒数函数性质、不等式证明、函数极值、最值、曲线斜率探索等方面,使得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有了明显的差距。而对高中学生来说要学习这些知识需要掌握上述工具,以此为出发点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应用导数去解决存在的实践问题,这就需要笔者从导数的角度上去问题如何解决函数恒成立问题,并提出一点个人的感悟与体会。
一、何为导数
导数也被称作为导函数值,又名为微商,是微积分之中的重要基础概念。而在高中阶段所接触的导数其实是对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反应,在问题的解决中基于导数导函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即y=f(x),当存在于定域义D,如若f’(x)>0,那么y=f(x)在D上为增,反之,y=f(x)在D上是增加的,那么f’(x)≧0。若存在f’(x)<0,则代表y=f’(x)在D上是减少的,反之,y=f(x)在定域义中是减少的,那么f’(x)≦0。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充分明确函数的单调性,由此得知函数值的一些变化规律,这样一来便可落实函数的局部性质、整体性质的调查研究,同极值与最值相结合,为函数的恒成立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1]。在函数中恒成立问题大概可划分为:对参数取值范围已知,如何证明不等式恒成立;不等式f(x)>a(或f(x)<a,f(x)≧a,f(x)≦a)恒成立(a为参数),如何证明参数的取值范围;如何证明f(x)>g(x)恒成立;如何证明能成立问题等等,以下就从这几点疑问出发举例分析导数的恒成立问题。
二、对参数取值范围已知,如何证明不等式恒成立
例如:函数g(x)=x2+bln(x+1)+2x,当b≧时,证明:对任意x1,x2∈(-1,+∞),并且x1≦x2,都存在g(x1)—g(x2)≦2(x1—x2)。从导数的角度出发对g(x1)—g(x2)≦2(x1—x2)是否恒成立进行分析,需要对g(x1)—2x1≦g(x2)—2x2进行证明,以此构造出函数h(x)=g(x)—2x,便能充分的证明在-1≦x1≦x2,进而只要在h(x1)≦h(x2)的条件下证明出函数h(x)是在(-1,+∞)范围中为增函数,g(x1)—g(x2)≦2(x1—x2)恒成立。
具体的解析步骤如下所示:解:由g(x1)—g(x2)≦2(x1—x2)可得知g(x1)—2x1≦g(x2)—2x2,所以令h(x)=g(x)—2x=x2+bln(x+1),当中需要注意b≧,则h’=2x+=,且x+1>0,b≧,可以得知h’(x)≧0,继而h(x1)≧0,所以g(x1)—g(x2)≦2(x1—x2)恒成立。
三、不等式f(x)>a(或f(x)<a,f(x)≧a,f(x)≦a)恒成立(a为参数),如何证明参数的取值范围
要在分析中满足要求促使f(x)>a恒成立,需要从y=f(x)的值域范围着手进行研究,当中存在的函数y=f(x)值域区间在[m,,M]范围,只要满足m>a这一要求便恒成立。假如所得到的函数y=f(x)值域区间为(m,M),只要确保m≧a,便能保证不等式f(x)>a(或f(x)<a,f(x)≧a,f(x)≦a)恒成立[2]。当问题解决中出现其他的研究方式,那么需要着重注意解析中的y=f(x)是否能得到最大值或最小值。例如:已知有函数f(x)=x3-x2-2x+c,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如若x∈[-1,2],不等式f’(x)<c3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1)解:f’(x)=3x2-x-2=(3x+2)(x-1),由此可以得到f’(x)>0,并通过分析得到x<-或者是x>1,通过f’(x)<0,可以得到-<x<1,因此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在(-∞,-)以及(1,+∞),而单调递减区间为(-,1)。
(2)解:通过(1)的分析解决可以得到函数f(x)在(-1,-)以及(1,2)单调递增,当在(-,1)中单调递减,因此[f(x)]的极大值为f(-)<f(2),当f(x)在[-1,2]上的最大值为2+c,便能得到f(-)=+c,f(2)=2+c,f(-)<f(2),所以只要f(x)在区间[-1,2]上最大值必定为2+c,这样f’(x)<c2恒成立。只需要2+c<c2,那么c<-1,或者是c>2,由此可以得出c的取值范围在(-∞,-1)∪(2,+∞)。
四、如何证明能成立问题
能成立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进行了解,例如:已知f(x)=xe2,g(x)=—(x+1)2+a,如若存在x1、x2∈R,使得f(x1)≦g(x2)是成立的,那么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即在整个公式中f(x1)是f(x)值域之中的任意函数值,两者间无任何关联,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满足f(x1)≦g(x2)条件,需要求证得到[f(x)]min≦[g(x)]max。解:f’(x)=ex(x+1),当其中的x∈(-∞,-1)时,f’(x)<0,f(x)在(-∞,-1)上是单调递减,而x∈(-1,-∞)时,f’(x)>0,这时的f’(x)在∈(-1,-∞)中为单调递增区间。当x=-1时。F’(x)=0,[f(x)]min=f(-1)=-,又因为[g(x)]max=a,所以a≧-。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数学教师从导数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去解决函数中存在的恒成立问题,并由此增强高中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裕平. 继续升温的热点——利用导数解决恒成立问题初探[J].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2008, 000(013):26-28.
[2]董琦. 解决"导数大题中恒成立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J]. 中学生数学, 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