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李利
[导读]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李利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第二小学 300352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教与学相结合以实现学生智与识的提升。提问,是提问者向被提问者寻求回答、消解未知的过程,无疑是师生互动的重要一环。然而,无论是学术研究对提问有效性表征要素的提炼,还是教学实践中对有效提问的可操作性探索,大多数都是围绕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展开的。而事实上,作为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学生作为提问主体对未知问题的主动探索,即“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互问互答)”的互动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局限性的关键钥匙,借助兴趣的钥匙,打开科学思维的大门,正是教育部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期许。但是,从研究和实践中都在透露着一种现象,现在的课堂上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有时即便是提了,也是思维含量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问的能力亟待提高。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学生的内心犹豫导致不敢提问;二是学生的意愿不强导致不愿提问;三是学生的能力不足导致不善提问。而应对策略,则要通过从氛围营造、加强互动、优化教学设计等一系列的安排引导,实现学生从“不敢提问——敢却不愿提问——愿却不善提问”的逐层攀升,最终成就学生的“积极且善于提问”。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对日月星辰、海陆变迁、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感到好奇,对眼前发生的事都想问个“为什么”。但是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的“问题”却是越来越少了。
         课堂教学具有规范性,教师不苟言笑、学生正襟危坐,营造出教学氛围的仪式感。但过于强调教学课堂的纪律和严肃,会对师生互动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使学生内心对当众提问发言产生犹豫紧张:如果提的问题不够好,会不会尴尬,受到冷落甚至嘲笑?所以,教师应当走出严肃、宣教的刻板印象,营造一个适于沟通的良好氛围,同时报以心理学对倾诉者“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无论什么样的提问都能够得到善意、肯定的回应,消除不敢提问的心理负担。
         例如:在教学《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正讲到按照出生方式,动物可以分为胎生和卵生。这时,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人为什么不能是卵生的呢?”当时在座的学生们哄堂大笑,课堂顿时骚动起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景,我头脑中浮现出了很多想法:他是在诚心捣乱、是我没讲清楚概念、还是他刚才没注意听讲……为了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我便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他似乎没有感觉到了的诧异,继续说:“我想知道人如何才能卵生,就连巨大的恐龙都是卵生的,为什么人就不能呢?”这时,教室里安静了,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他是在根据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我继续问到:“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那么在意人能否卵生吗?”学生说:“我觉得妈妈天天挺着大肚子照顾我很吃力,而且听说妈妈在生我时还开刀了, 那得多疼啊!如果人也能下个蛋然后孵化出小宝宝,妈妈就不用再受罪了。”
         原来如此,他是因为看到妈妈怀二胎后的辛苦,以及了解到妈妈生他时剖腹产会疼痛,看似捣乱的提问包含着孩童的感恩之心。对于他的话语,能看出一些同学先是一惊,而后又频频点头,能体会出他们也有同感,学生们都在期待着教师对这个“捣乱”问题的回应。“好孩子,你能看到妈妈的不易,懂得感恩,这让老师非常欣慰。但遗憾的是,关于人如何才能卵生这个问题就连科学家们也没能解决。如果你能通过不断钻研攻克这一难题,相信会有很多的妈妈们感谢你。

”我边说边走到他的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并继续说:“只是你得要为了这个理想不断努力,认真钻研,老师很期待你的理想能够实现。”此时,教室里响起了学生们的掌声。
         从此,这个班的科学课堂上,学生们敢于提出更多稀奇古怪或奇思妙想的问题,能明显看出学生们对老师越发的信任。在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里,学生也没有了对提问的疑虑或恐惧的心态。
         二、适时恰当的予以评价,引导学生乐于提问
         营造了好的氛围,能够初步解决学生“可以提问”的基本问题,但要让学生愿意参与,从“可以提问”向“可能提问”转换的关键,则是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意愿,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提问中获得乐趣。能够获得乐趣的提问必须是自发的,应当是学生自然而然的表达,不能由老师强迫而为。
         此外,能够获得乐趣的提问必然是有所收获的,学生通过提问能够获得价值感,形成“提问——激励——提问”的正向循环。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问,怀着细致真诚的态度和耐心,尽可能的发掘提问内容以及提问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创新能力。针对那些闪光的地方准确及时的作出评价,以正面评价的方式给学生提问的思路和方法以正确导向。
         尤其重要的是,在评价学生的提问时,教师一定要感情真挚,言语得当,既要要让学生感到足够的尊重,又要恰当指出学生的不足或错误,从而使学生发现提问是展现自身思维能力和获得价值感的有益方式。挖掘并激发学生思维及发问的潜意识,并让学生收获到求知的快乐。
         三、优化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让他们随意提问,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提问:也就是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后有根据地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多考虑学生熟悉的日常,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他们的身边,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让学生的科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也能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止于掌握课本知识或是解决某些问题,教师还应把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勇敢提出新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利用网络、图书、实验等多种途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对科学知识进行的延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云的观测》一课时,我在课前选择了一个多云的天气,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天空,我告诉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观察云,并询问他们对于云有什么想知道的。当同学正在仰望天空认真观察时,就有学生说他发现云好像不在同一高度,这时就又有学生提到云有大有小形状不一,还有学生问云为何有时白有时黑,能不能通过科学技术让云随意变色,那样就可以控制下雨的时间了……
         听了大家的问题我很高兴,并告诉他们下周就会学习《云的观测》这一课,让他们用周末的时间一起观察云,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查查书或是上上网,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全面,如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本子记下来,咱们一起研究。
         学生们对云产生浓厚的兴趣后,都迫切想了解关于云更多的知识,他们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后就会积极提问,而这种通过观察和思考后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培养到位,启发得当,学生们完全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说,教师要不断研究以适合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利用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惰性心理,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习惯,提高其综合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