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 201800
摘要:对待孩子的成绩,要掌握“度”,不要过度奖励,也不要严厉惩罚。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用科学的方法解读成绩,挖掘孩子的提升空间;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成绩,优化学习方法。不因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长永远比成绩重要。
关键词:学业成绩、父母教育、学生成长
随着寒假的临近,不少孩子已经结束了期末考试,考试成绩也将陆续公布。这是一件牵动无数孩子的头等大事。因为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孩子们接下来假期生活“质量”。孩子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一次次的成绩也在牵动着家长的神经,爸爸妈妈们间歇性情绪失控也是家常便饭了。
然而,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如何正确解读孩子考试成绩,才能更好挖掘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1][2]?
一、用科学的方法解读成绩,挖掘孩子的提升空间
第一步,分析试卷,找失分原因 拟定对策。
原因1:孩子对基础概念、基础原理的掌握不广、不深、不透,失分较多。 对策1:帮助孩子,对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认真复习巩固,真正理解透彻,不存侥幸心理。
原因2:孩子对运用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解决综合问题的技能 对策2:我们要协助老师积极引导孩子掌握答题技巧,从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要领,真正融会贯通。
原因3:有些孩子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考虑不周、碰到考试产生紧张畏惧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对策3:有意识锻炼孩子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素质,保持平常心。在家里做作业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养成认真专注、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步,分析分数涨跌趋势。
单科成绩: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同学成绩横向比较,分析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还是振荡不定?如果孩子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我们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内在原因(有较大面积薄弱知识点、技能点)和外在原因(对该学科缺乏兴趣?临场发挥失误?和该科老师的关系?)适时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总体成绩: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找到优势、弱势学科,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才会有提升空间。当孩子总体成绩剧烈下降时,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网络游戏、应激事件、早恋等等都会令孩子分心,这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与孩子耐心、真诚交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和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恼。家长要做有心人。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有的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孩子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孩子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了熟于心,对症下药。 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如孩子空间想象力差可以多玩拼图、积木等游戏,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就让孩子多演讲、表达)。在孩童时期及早发现,及时锻炼。
二、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成绩,优化学习方法
拿到成绩后,先询问孩子是否满意。
如果孩子回答满意,引导孩子具体分析在哪些方面满意。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考试成绩是自己努力后的证明,而不是为了让家长高兴。
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对自我的肯定,进而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庆祝,让孩子体验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但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物质奖励,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学习是物质交换,如果不能交换到喜欢的物品,学习就没有价值。
帮助孩子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问问看:同样的分数,和别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呢?举个例子:小刚和小明英语都考了100分,但小刚每天需要花1小时复习,小明每天花30分钟,虽然最后成绩是一样的,但从投入与回报的比率上看,小明的学习效率明显更高。因为小刚每天集中一小时复习,小明则早中晚各花10分钟复习。因此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孩子,此时最忌讳的就是家长的唠叨、打骂,让孩子“雪上加霜”。唠叨、讽刺、挖苦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比如家长用这些言语回应,“就知道你考不好,平时只会玩游戏,这次活该吧!”“叫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工作,扫大街都不需要你这样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觉自卑、逆反。时间久了,就会内化为自我否定:“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3]。
相反,家长可以给与安慰,比如“很遗憾你这次没考好,看得出来你很难过。”帮助孩子跟自己的过去成绩比较,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假期学习提升计划,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父母作为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予孩子温暖和关怀,平时在精神上多鼓励孩子,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让孩子学得愉快、考得轻松。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绩
孩子早期成绩,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成绩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不是最重要的,家长千万不可过分地重视这个分数的高低。从理论上讲:幼童阶段,是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如何提高学习专注度;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家长们应该关注的方面。
四、及时进行交流,期望与认可并重
孩子的学习焦虑大都是由于长期心理抑制而引起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与他人尤其是父母的交流,其内心的言语没有合适的时机说出来或者不被理解,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尊重且帮助他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避免心理焦虑。
一方面,家长要注重细节,如有的孩子在被要求学习时,其会以表情或者行为给出明显的拒绝信号,对此家长要及时的和孩子交流,以温和的方式询问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要从道理和心理上让学生真正的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强制性的让孩子看书学习[4]。另一方面,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学习考试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如预计考多少分等,这些都要先让孩子认可。当孩子认可后,这对其来说就是学习目标,是考试动力,不仅有利于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和放松心情,也能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发展。
总之,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应理性看待。不因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是难事。因为与成绩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参考文献:
[1]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源及建议——对《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的初步分析[J].昌成明.现代教育论丛.2020,(02)
[2]《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权威发布.http://cicabeq.bnu.edu.cn/shtml/3/news/201809/960.shtml.2018
[3]考试后,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N].优秀家长课.2020.3.27
[4]应试教育背景下几项微观制度分析[J].熊和平.教育发展研究.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