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增福
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 528333
摘要: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通过翻折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或是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际探究,体会由平面到空间,由空间到平面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立体几何问题。本文重点探究了高考立体几何中的几个常见问题,翻折实验与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的判断,翻折与立体几何中取值范围的计算,翻折与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翻折与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翻折在高考立体几何中的体现与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翻折实验,平行垂直关系的判断,取值范围的计算,轨迹,高考中立体几何与翻折。
立体几何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体会由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实物模型、实际操作或是计算机软件呈现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立体几何。同时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通过直观想象感知空间图形的结构;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同时结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立体几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翻折与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由平面到空间,认识和体会立体几何的基础,通过一些简单的翻折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新课标人教社A版教材,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探究,翻折三角形,从而得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通过翻折,让学生去判断和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在我们的教材中也多有体现。简单举例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点G是EF的中点,现在沿DE、D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A、B、C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点A',则在四面体A'—DEF中必有 ( )
A. B.
C. D.
以上例题来源于新课标人教社A版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的课后练习题,通过比较折叠前后图形中各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判断正确答案应该是A,此题也可以略作变式:设在平面AEF内的射影为,则的( )A. 垂心 B. 重心 C. 内心 D. 外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从而进一步规范证明,写出证明过程。举例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将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
求证:.本例题来源于新课标人教社A版教材的课后
练习题,本题与举例1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正方形的折叠
问题,学生只要分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
没有变,也很容易证明。举例3,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BCEF中,∠CBF=∠BCE=90°,A、D分别是BF、CE上的点,AD∥BC,且AB=DE=2BC=2AF(如图1).将四边形ADEF沿AD折起,连结BE、BF、CE(如图2).在折起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C∥平面BEF B.B、C、E、F四点不可能共面
C.若EF⊥CF,则平面ADEF⊥平面ABCD D.平面BCE与平面BEF可能垂直
这样的考题非常多,在日常的教学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体会和感受空间图形的特征,从而更好的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符号化,从而完成规范化推理和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翻折与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
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中,点从平面到空间的运动会形成一定的轨迹,而研究动点的轨迹问题,也是现在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以立体几何为载体,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举例1.在矩形ABCD中,,E为线段DC上一动点,现将沿AE折起,使点D在面ABC上的射影K在直线AE上,当E从D运动到C,则K所形成的轨迹长度为( )
A. B. C. D.
本题以矩形翻折为背景,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解析几何中动点的轨迹的理解。根据图形的翻折过程中变与不变的量和位置关系,不难得出,翻折过程中,动点K在面内满足为翻折前矩形ABCD的顶点D),所以点K在以线段AD为直径的圆上,当E从D运动到C上,可得到K所成的轨迹长度为。在翻折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位置关系与长度等数量的变与不变,实现平面与空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解决问题。
三.翻折与立体几何中的取值范围及最值的计算
立体几何中的长度、角度、体积等有关量的取值范围及最值的计算,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既考查学生平面和空间的相互转化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平面图形的翻折实现了由平面到空间的变化,而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则实现了由空间到平面的变化过程,在平面和空间的相互转化中,要抓住变与不变两个要素,在变化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1,棱长分别为2,3,4的长方体的表面上有一只蚂蚁,从顶点A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这是立体几何中的一道常见题目,可以通过把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化空间距离问题为平面距离问题,实现空间到平面的转化,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体会理解,并能在展开的基础之上进行翻折还原,深刻体会平面和空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再例如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1卷的16题,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ECA,ECA,FAB,分别是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ECA,ECA,FAB,使得点D,E,F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的最大值为____。
本题以平面图形的翻折为背景,考查了三棱锥体积的计算及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深刻体会和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关系。
四.翻折与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
以翻折为背景,探究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是立体几何考查的一种重要形式,解决此类问题的本质还是要抓住变与不变的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解决问题。
举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AD=,点E为边AB上,CEDE
且AE=1,将ADE沿DE翻折成SDE,记二面角A—DE—S的平面角为,当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存在某个位置,使;
②存在某个位置,使;
③任意两个位置,直线所成的角都不相等
A.① B. 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如图,将ADE沿AE翻折成SDE的过程中,点
S在底面的投影为线段AA',若存在某个位置,使CEDS,
则在线段AA'上存在点P,使得CEDP,显然当点P位于
点O位置时,结论成立,故①正确;同理,若存在某个位置,
使DESC,则在线段AA'上存在点P,使得DECP,显然②错误;对于③分析如下:
法一:向量法(坐标系),以O为原点,以OA,OD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D,
易知上单调,故③正确
法二:几何法,如图,点S再半圆弧AA'上运动时,直线DE和直线SC所成的角转化为圆柱母线ST和直线SC所成的角CST,在RtSTC中,ST=OE=,在ETC中,ET=OA=,EC=,TEC=,由余弦定理知:
单调,故③正确
简单举例2:如图,矩形ABCD中,AB=2AD, E为边AB的中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成,若M为线段的中点,则在ADE翻折过程中,
下面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是定值
B.点M在某个球面上运动
C.存在某个位置,使
D.存在某个位置,使
结合折叠前后的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C。以翻折为背景的探究性问题很多,题目比较灵活,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究,渗透平面与空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五.以翻折为背景的高考立体几何真题
在历年高考数学中,以翻折为背景的高考试题经常出现,主要以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直角梯形等常见图形进行翻折,进而研究空间几何体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空间中角的计算,在变与不变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空间与平面的相互转化,从而解决问题。
【2018年新课标1理数】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⑴证明:平面平面;
⑵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如图,菱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点分别在上,,交于点.将沿折到位置,.
(Ⅰ)证明: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5高考陕西理数】如图,在直角梯形中,,,,,是的中点,是与的交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如图.
(I)证明:平面;
(II)若平面平面,
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2013年广东高考理数】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为的中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其中.
(Ⅰ) 证明:平面; (Ⅱ)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高考中,以翻折为背景的试题很多,只要抓住“变与不变”的量之间的关系,分清折叠前后的变化情况,体会由平面到空间,化空间为平面的相互转化过程,在转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主要以翻折为背景,探究了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
[3].历年高考数学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