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李卿卿
[导读] 语文学习是贯穿学生时代的一门学科,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李卿卿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山东省,262737
        摘要:语文学习是贯穿学生时代的一门学科,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名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名著乃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思想结晶,里面承载的不仅是思想情感,也蕴含着大量的哲理思想。阅读大量经典名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非常重要名著教学。
        关键词:名著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1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这都体现了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甚至对于人长久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力求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习其他各个学科打好基础,为学生个人全面、综合发展铺平道路。
        2通过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
        2.1从影视作品入手,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名著阅读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但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之后,而大量阅读又依赖于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名著阅读这件事情感兴趣之后,阅读才可见效。故此,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绝大部分经典名著都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我们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因为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往往比枯燥的文字更加感兴趣。不难发现,影视作品对于提高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大有裨益,如果电视台播放了某个比较热门的电视剧,那么与此相关的很多东西都会成为初中生聊天的主要话题。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为名著导读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以《水浒传》这一经典名著为例,四大名著中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往往比其他名著更低,这一方面源于名著内容,另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尝试将《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搬进课堂,筛选一些经典画面和视频,让学生对名著中的其他內容产生兴趣,从而自愿去阅读原著。
        2.2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名著,丰富学生阅读思维
        当然,名著导读不是让学生读一本好书,而是尝试着读大量好书,从不同书籍中汲取不同的养分,以此丰富自己的思维。只有学生阅读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名著后,阅读理解的能力、文本解读能力、思维能力才会最大程度得到解放。所以,开展名著群文阅读也非常有必要。本人的名著导读板块教学时,就以主题形式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通过构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将多本名著串联起来,从而起到思维发散的作用。以《经典人物——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个性符号》为主体,给学生推荐了《借东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唐僧不识妖精》《宋江执着受招安》等四个篇章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经典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共同探讨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学生要想全面了解这些人物形象,势必要仔细地阅读这基本名著,这就起到了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思维的目的。
        2.3绘制文化内涵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汲取名著精神营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着眼于大量的名著阅读之外,还要注重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只有正确地阅读名著,才能真正在读中有所获、有所得。阅读名著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人物素养。阅读我国古代经典名著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只有把各类优秀文化要素积淀于心,才能自觉化为生活规范与生命态度,达到“学语文”与“学做人”和谐同步长进。

所以,我们在展开名著阅读教学时同样可以名著的文化内涵为导向,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理解经典名著文化和内涵,掌握名著作者传递的思想情感,从而在文本阅读中汲取养分。例如《论语》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以“仁”“礼”“孝”等内容去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绘制以文化内涵为思维路径的思维导图时:首先,借助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师生共同确定出本课题研究的内涵要点;其次阅读相关章节内容时,指导学生提取相应的文化内涵相关语句;再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读文本内容,表达心得。如第一层为本次阅读的篇章,第二层为该篇章的主题词,第三层级写出自己的心得。如《论语·十二章》中的文化内涵思维导图绘制如上图。
        3注重积累与运用
        3.1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
        语言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厚堆积”才能“细发”。指导学生在教学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谚语,在课文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语言材料是靠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所得获。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景物描写的优美语句;普希金的哲学思想如果生活欺骗了你这些积累的材料储存在大脑中并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构成了良好的语言素养。
        3.2模仿美丽的句子
        朱熹说:“古人写诗,大多是模仿前人。盖学文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熟练。”在我们教科书的杰作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出关于材料选择,布局,语言运用,表达等的要点,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模仿。例如,在“从草药到三维书店”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捕雪鸟”的准确动作来描述玩游戏或制作的整个过程。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它就像书法。中间的临沂只能得到它的形状,不能得到它的神;因此,我们必须最终让我们的学生在“模仿”,“新”,“模仿”,“生活”,“模仿”中寻求“创造”,以提高写作技巧。
        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会发现其中囊括许多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名著内容更具感染力,怎样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写作手法亦是初中语文教学要点之一,为此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名著基础上,引领学生写作并掌握写作手法,有效完成写作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借景抒情”写作方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剖析名著典型写作方法,如《朝花夕拾》中写道:“西边的落日,在天边的云霄中沉浮。火红的晚霞,早已染红半边天空。踏着田间的石子小路,来到你的身边,放眼望去,你依舊是那样地变幻莫测。看着你永不停息的沉下山底,坐在河道旁的草地上……”通过描写景色,烘托当时鲁迅先生生的心境,使学生得以对鲁迅先生的经历感同身受,继而在阅读《朝花夕拾》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借景抒情写作方法。待学生分析理解完毕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借景抒情”为基础进行写作练习,并用5—10分钟分享学生习练成果,通过师生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掌握写作方法,以此为由调整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方法应用能力。再如,教师在讲解“比喻象征”写作方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骆驼祥子》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如“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等,通过分析这些语句,学生将掌握比喻象征写作手法,加之适时的写作练习,夯实学生写作方法应用基础知识,落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教师需灵活运用名著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用名著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及经典段落引领学生写作,使学生得以掌握写作知识,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在完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任务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莉.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7.(10):185.
[2]唐亚薇.新媒体背景下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黄娟.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策略[D].苏州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