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曾培蓉
[导读] 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教育事业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小学生实现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活动,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曾培蓉
        莆田市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    351200  
        摘要: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教育事业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小学生实现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活动,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文章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入手,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及现实情境,引发问题冲突、诱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为前提,围绕课本中的抽象数学知识点,在课堂中创设悬念、导入数学问题,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高效课堂
        1.以“问题意识”培养,驱动学生发现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系统阐述问题,远比解答重要。以问题驱动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时,教师应基于此观念,将以往教问题解答的重视,转移到引领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诱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上,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驱使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问题意识”为核心,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基于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与问题探究,在此基于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由于个人的情感意识只会在适应环境中产生,想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问题意识,就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和学生沟通、合作与互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中应以“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在课堂中平等互动,用亲和的语言让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学会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左手拿3个橡皮擦,右手拿5个橡皮擦,向学生提问有一共有几个橡皮擦?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一共有8个橡皮擦,教师左手拿3个,那右手有几个呢?学生答对后,教师再让学生模仿之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着提出并解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那个小组所提出的问题最多,并给予表扬,让学生初步形成质疑意识。然后,教师再把一部分橡皮擦放在文具盒中,一部分握在手里,设疑:你们猜一猜,文具盒里一共有几个橡皮擦?此时,学生就会争前恐后地提出回答问题,有的说:有5个,有的说:有3个……这时候,教师则可以惋惜的语气,告诉他们,无论猜几个都不对,让学生反思下这个问题的条件,然后说:因为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没有总数,所以你们算的都不对。最后,再提出完整的问题:一共有8个橡皮擦,手里握着2个,文具盒里一共有几个?这样一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更为全面,人人都会积极思考问题,争先发言,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会提升。
        2.精心构思课堂设计,保证课堂趣味性,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探究
        数学学习中,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问题驱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不仅要通过问题设计、情境创设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要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此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不同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诱使其主动进行思维探索,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然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意识,唯有在适当的空间与时间内,才能自由发挥实践、有效彰显出来,教师应精心构思课堂设计,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改变以往自己讲到哪里,学生就听到哪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了发现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学生就会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时,教师除却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借助课本上的小方格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以外,还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运用多媒体动画,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以动画形式组合成长宽各不相同的长方形,然后向学生问题,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各为多少,当学生根据小正方形个数算出每个长方形面积都是12cm2后,再向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将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合成不同的厂方面,在直观感悟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随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能不能用12个这样的正方形,摆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呢?这样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就能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仅与长和宽的相乘之数有关,并在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用每行所摆出的几个乘几行就行,最终得出:长方形面积=长乘宽。如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既从问题入手,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问题,又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结论,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使得课堂变得更为优质、高效。
        3.借助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加强思维引领,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
        课堂既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又是小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活动对“教”与“学”两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影响。虽然,小学教育阶段整体教学内容难度并不高、知识容量也不高,但却是个体终身教育的起点,对个体学习认知、学习行为影响深远,小学教师所承担的重责,并不会因为难度低以及体量小有丝毫改变,反而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除却进行知识教学以外,还要做好学习引导、思维引领等各项工作。因此,基于问题驱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主要是借助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引发探究欲、高效展开课堂教学,教学安排时,就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因情生奇、因疑生智,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设疑,利用悬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学会质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生活中的情境,将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基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获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观察与思维表达中,不仅参与了这个教学过程中,思维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自由操作、探讨交流中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的结论,又体会了知识发生、理解过程,问题意识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结语
        目前,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备受关注与重视,愈加看重对小学生思维、个性化与能力的培育,从以往“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小学数学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 ,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及内化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既能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又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契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言萍.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232-233.
[2]张溢平. 问题驱动 自主探究——构建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 000(001):P.66-67.
[3]谢乙秋, 高雅. 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索[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 2018.
[4]刘海兰. 问题驱动,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5.
[5]杜卫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策略的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