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场景化活动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杨嘉敏
[导读] 自主性是指个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以及愿望的能力,它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适应性与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基石。
        杨嘉敏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510000
        摘 要:自主性是指个体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以及愿望的能力,它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适应性与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具有适应性与创造性品质的人才能更好的迎接社会所提出的各项挑战。幼儿从3岁便开始出现自主意识的萌芽,这也属于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主动感对内疚感的心理时期。场景化活动是指在一定场地、设备、材料等支持下创设综合性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实施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受其自身心理成熟机制影响,在面对新鲜场景时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幼儿教育工作者若能满足幼儿这种独创行为以及自我独立的需要,在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场景,使幼儿的主动探究意识及行为都到鼓励,从而为其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性;场景化活动

一、发展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必要性
(一)理论之基——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价值
        自主性发展标志着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性的发展。《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应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可以看出,“自主”、“主动”等词汇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国家也提出培养主动发展、具有创造精神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要求。我国《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自主性作为自主学习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已经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界的新热点,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对幼儿自主性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内在需要——幼儿自主性发展需求的满足
        儿童是社会人,他们的言行同样需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心理学家多年的调查研宄发现,幼儿社会性强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解决问题的技能;二是社会能力;三是目的感;四是自主性。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得知:孩子从1岁的时候便开始进入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有意识”地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初步具有了自主感;当孩子到了3岁时,进入了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他们便会渐渐形成主动性,这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幼儿园时期是自主感和自主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有责任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的、儿童真正喜欢的场景,激发他们自主性的发展。

二、开展场景化活动的重要性
(一)场景化活动给幼儿活动带来的空间自主
        幼儿进入场景后,不再局限于教师事前帮助创设好的几个特定的功能间中活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空白的场地上设定不同的场景,使得活动更具自主性和新鲜感。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不同的材料自主创设自己心中在场景活动发生的情节,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有趣。


(二)场景化活动给幼儿活动带来的玩伴自主
        在传统的一些游戏活动中,同伴之间角色是固定的,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角色之间也是不可以交换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间的交往与交流,阻碍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其自主性行为得不到积极的发展。场景化活动的出现则给教师和幼儿带来了从意识到行为上的革新,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玩伴,扮演相关角色,共同设计游戏内容,自主交流,积极交往,一起体验活动中的乐趣。同时,玩伴的自主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体现幼儿之间能力水平上的相互促进和互补性。
(三)场景化活动给幼儿活动带来的材料自主
        场景化活动除了游戏材料在呈现方式上的不同,其最大的关注点便在于游戏材料的数量、种类、性质和搭配上,材料通过在数量、种类、性质和搭配方式更加丰富。而幼儿的游戏内容受其材料的影响很大,材料的自主打破了游戏中材料间的固定使用和搭配性。场景化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低结构材料成为幼儿“一物代物”的主要工具,其乐趣较好地激发了孩子动手动脑、大胆想象与创造的积极性。

二、利用场景化活动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对策思考
(一)教师应从根本上秉承“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理念
        无论是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主导自主游戏、自由活动,都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对的理念支持下的教育行为所支持的,支持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比如在活动中,教师秉持“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教育观,支持幼儿自主规划,鼓励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在场景中开展活动,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自主协商场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在旁边观察,适时介入引导或支持,用引导方法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提供开放性和多样化的物质材料,迸发幼儿自主性火花
        环境的创设除了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幼儿的积极参与,还需要有开放性和多样化的物质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发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场景化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可操作性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极大地推动了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在场景化系列活动中可投入开放性和多样化的低结构材料,满足幼儿创设环境和探索的需要,必要时可以利用废旧物。教师可以在观察、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准备和活动有关的内容与材料,变废为宝,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既能增强幼儿对废旧物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又能促进幼儿以物代物的想象力,真正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三)创设安全、温馨、愉快的活动环境
        根据马斯洛需求定理可知,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以轻松、接纳、关爱的心理接纳每一位孩子的尝试与探索,支持和鼓励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心理环境资源。如相对内向幼儿小明,在“小鬼当家”活动中,他几次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分享,但迟迟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先表扬他制定的清单内容丰富,仔细具体,当其他幼儿以好奇的目光看向小明时,老师轻轻揽着他,轻声在他耳边鼓励他边展示边讲述自己的清单。小明自信了很多,从轻声断续讲述,到后来声音逐渐响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S]. 2012.
[3]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08(01):5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