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王木保
[导读] 新教改的深入发展,为教学领域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向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木保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会潭中心小学  425302
        摘要:新教改的深入发展,为教学领域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向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数学对小学生而言,有着锻炼其思维能力的功效,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方面的教学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成效,而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开展的数学课程更加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导学互动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情趣高效。课堂中,教师把握教材,了解知识架构与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增强问题意识,抓核心,重鼓励; 教学中,师生互动、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孩子们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孩子们数学学习情趣,实现互动、生动的师生活动,实现灵动的数学课堂。
2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2.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只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自己只要会在考试中应用就可以了,认为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际意义。使学生形成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连接不密切,使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第二,有些教师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课堂质量不高。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2.2 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现如今,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往往会限制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传统教学模式适用性、可行性已逐渐程下降趋势,与当今学生发展需求并不相符,而基于“导学互动”理念开展的数学课堂,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还可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发掘其数学潜力,有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性措施
        3.1 教师提问抓核心,增强问题意识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习情趣,调动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然而,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时问题表面热闹,华而不实;有时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师要注意挖掘课中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独立操作,并提问: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有四分之二、二分之二、二分之一。教师提问之前,可以抓住“每份”理解其含义。提问:你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从而提出核心问题:1是哪来的?让学生通过交流理解,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是几分之一,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后,取其中的1份!因为表示其中的1份,我们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空盒子,猜猜里面有几个桃,而无论有几个桃,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便是二分之一。

也可以由一个空盒子引导到一个集合圈让孩子们理解一个整体,进而对本课所学几分之一有更丰富的认识与理解。
        3.2 建立质疑机制,开展互动教学
        质疑机制的建立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数学知识的不同理解,基于学生的疑问,对学生做出引发的一类教学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才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带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勤于思考、不断质疑的良好习惯。这会帮助学生脱离某些错误的思维模式。在质疑机制建立模式下,教师应努力探索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错的一些问题,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完成了师生之间的共同互动,成功解决了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还是较大的,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建立一个平等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此平台上尽情地去提出疑问,进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此外,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在质疑解惑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向导。努力让学生信服,完成互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3 引导学生发言
        小学阶段,作为数学教师,需重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有意识引导学生发言,鼓励其大胆提出质疑,而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否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都需及时予以言语支持与鼓励,不可轻易否决,而是要耐心解答、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发言、提问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需熟知教材内容,在详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知识提出对应问题,在达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测量”此模块的教学为例,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若想知道班级教室的高度、宽度、长度数值是多少,需要采用什么方式对其进行测量呢?”随后,鼓励学生互动交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学生交流之后,所出答案虽五花八门,但为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需耐心指导,展开启发式教学。
        3.4 翻转课堂,强化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也就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换角色,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不同的体验,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与教师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储备库,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投人到数学学习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在钉钉、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中进行讨论,做好预习工作,每个学习小组整理出不同的扇形统计图知识点的相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整理的问题向教师提问,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交流关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必要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提问做好纠正工作,有效活跃小学数学氛围。
4 结束语
        互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做出合适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现有的互动学习方式做出变革,由增强学生沟通、加强课堂丰富、开展小组合作、做好教学设计、学会倾听学生、建立质疑机制等方案去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努力了解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最终实现互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世轩.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及微观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8-29.
[2] 王于樵.师生互动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观察,2019,8(42):12-13.
[3] 高文莉.浅析师生互动共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1.
[4] 岳云英.互动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27):57.
[5] 孙秋.互动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J].教育观察,2019,8(29):121+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