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价值 障碍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赵婉1 郑义海2
[导读]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体。
        赵婉1   郑义海2
        1.广西财经学院,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当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面临着基础薄弱,职业发展走向不一,能力发展略有偏重,体制建设不完善,辅导员评价标准侧重不同等障碍。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应从加强辅导员职业的正面宣传,增强职业认同感;建立辅导员专业学科,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职前职后的学习培训系统;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和考核评价体系,在体制机制上发挥“三全育人”的作用;将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视角集中在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上,更好的开展工作。
关键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价值  障碍  路径

课题来源:广西财经学院2020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广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赵  婉,女,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郑义海,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装饰与民族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开展的“生命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关坚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高校辅导员拥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且《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1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要价值
        1.1有利于树牢大学生拥护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深度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文化冲击,提出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规范和行为约束,帮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能担当使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有利于强化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高校辅导员较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服务社会层面的政治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成熟的心理品质、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从而塑造完善的人格体系。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的作用,还具有审视、批判、选择和创新文化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1.3有利于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胜任力
        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除了满足国家层面、学生层面的需求外,还是满足辅导员个体层面的需要。目前国家针对辅导员给了较多政策,例如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为辅导员的个人职称发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还有效帮助解决了辅导员的编制问题、津补贴问题。
2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障碍
        笔者根据《标准》中对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详细说明,编制并发放了问卷。共发放95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89份,同时还对10名辅导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到当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情况如下:
        2.1专业背景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基础薄弱
        当前,高校辅导员招聘对学历和政治面貌有硬性规定,基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甚至部分高校要求博士学历,政治面貌要求中共党员,但对于专业背景基本不做要求。笔者分析回收的89份问卷,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仅18人,其余71人来自管理学、教育学,法学,体育,艺术学,体育学等专业。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有关知识的储备基本停留在职前阶段的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入职后,因工作业务范围广,事务性工作繁杂,在职培训也是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较少,不能较好的运用于实践。
        2.2职业发展走向不一,能力发展略有偏重
        《标准》中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包含9各方面,且9个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需经常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参加班级活动,开展谈心谈话。总体来说,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杂,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精力。特别是女性辅导员,由于社会分工的固化,生育后部分精力需倾向于家庭,这种7*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使较多具有中级和高级素质能力的辅导员转岗。现在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化,本次调查的89名辅导员中,“90零后”占比超过一半,35周岁以下的占比达79%,反映出辅导员结构队伍不合理。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资深辅导员基本上全部转岗或晋升,不在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通过调查,现任辅导员愿意继续留任的仅占18%,其他人均有其他职业和人生规划,并为之做了准备。


        2.3体制建设不完善,辅导员评价标准有侧重
        高校辅导员队伍人数较多,学校培训经费不充足,且培训侧重点在心理危机干预上,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极少。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学习强国APP、“周末理论大讲堂”等平台。在辅导员的考核上,侧重于可量化的指标。例如:每学年听课的次数,参加学生活动的次数,深入学生宿舍的次数,跟学生谈话谈话的次数,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等。主要是可量化的工作方便留痕,辅导员进宿舍、进课堂有照片,谈心谈话有记录,家校沟通有录音。但辅导员工作是良心活,有很多工作是无法有效量化的。一旦出现严重的学生问题,辅导员评优评先将被“潜规则”否决。这种考核方式无疑会加重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多做看得见的,少做看不见的,减少工作创新,只要学生不出事,万事大吉。
3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
        3.1设立辅导员专业学科
        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自抗日战争时期就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辅导员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性,要求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作为一线政工队伍,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同于辅导员专业能力还是不够的。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教育学学科下设置辅导员相关学科,针对辅导员职业特点,结合《标准》,建立一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为背景的交叉知识理论体系。
        3.2加强辅导员职业正面宣传
        作为面向学生一线的工作人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具有特殊性。虽然具有“双重身份”,但是社会普遍的认知和认可度不高,甚至被当做学生的“保姆”。在学生工作一线默默奋斗,牺牲了个人的时间,但不被认可,成为辅导员人员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多途径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正面宣传,让社会大众认可并尊重这个职业。选树优秀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辅导员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
        3.3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年轻化,虽然增强了队伍活力,但年轻辅导员职业能力不强,工作开展不够成熟。同时男女比例失衡,人员流动较大的问题也普遍存在。高校应该严把入口关,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建设思路,优化辅导员职业队伍。明确辅导员的“双线晋升”途径,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建设同等位置来统筹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辅导员工作支撑体系。鼓励辅导员走上讲台,明确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增强归属感。高校还应制定辅导员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选送和鼓励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推动辅导员队伍专家化。
        3.4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
        根据《标准》以及辅导员工作要求,构建辅导员胜任力特征模型。依据模型科学规划和设置培训内容对不同级别的辅导员胜任力进行培训。例如初级辅导员要着重工作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以及理论和能力素养方面的训练,增强从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中级辅导员则要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训。同时加强科研能力的培训,将辅导员编入由相关学科专家、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指导中级辅导员的学术研究能力。还应设置辅导员专项课题,有利于鼓励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3.5优化评价考核体系
        根据辅导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性质进行评级考核,对辅导员队伍绩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辅导员评价考核主要是由个人自评、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其他辅导员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主体组成。不同的评价主体,工作目标、利益诉求、评价视角、价值取向、掌握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不一样,评价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也待考量。要进一步优化评价考核体系,一是应厘清辅导员评价中的最强关联的评价主体。二是科学评定评价主体的权重。三是构建辅导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每个评价主体侧重点不同,辅导员的评价一级指标可以设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风班风建设、学生骨千培养、学生事务管理、个人职业素养。二级和三级指标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评价的侧重点再进行细化。
        3.6健全学生工作支撑体系
        当前辅导员的大量精力被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占据,如不将较多事务性工作剥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及其他职业能力很难得以有效的提升和发挥。一是发挥大学生事务中心的作用,运用智慧平台将学校信息联通,有效防止数据信息的重复收集和反复提交。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勤工助学岗的作用,培养一支学生队伍,专门从事学生事务性管理工作,既能有效发挥“三全育人”的作用,又可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三是将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落实落地,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更专业的指导学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和亲和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亚薇,双传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担当[J].江苏高教,2020(11):88-91.
[2]邓志平.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提升研究——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参照[J].教育观察, 2018, 173(13):28-30.
[3]李庆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政工工作,2020(342):32-33.
[4]邓志平.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提升研究——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参照[J].教育观察,2018,173(13):28-30.
[5]战军,诸澜兮.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 000(012):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