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 变教为导 促进学生发展——对高中化学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代丽萍 胡跃华
[导读] “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代丽萍   胡跃华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中学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的同时,又减轻了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学生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设计,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探究。然而现实是:教学课时受到限制,教材与考试差距较大。如何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新课程理念能够在课堂中较好的体现和落实呢?我认为“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能使我们的教学立足课本,立足学生从而促进教学发展,较好地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落实。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一些做法和看法。
一、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具体形式灵活多变。“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变为预习为先,课堂讨论展示点评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跟随,是探究而不是记录。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设计者。
二、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立足教材立足学生。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编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体现着教师的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左右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学科特点,体现差异教学,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本校学生实际,查阅大量资料,仔细思考整合,每一位教师负责一章节初稿学案的编制,然后再经过本组成员教师共同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最后印发学生使用。这样编制的导学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温馨提示,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比起买来的教辅,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符合自己本校学生的实际。
        例如,在《离子键》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15分钟课前预习,课堂1分钟解读目标,4分钟交流预习情况提出问题,27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教师点拨,6分钟练习巩固,最后2分钟课堂小结。实施下来,80%的学生都能够正确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能够判断离子化合物,掌握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以及形成条件。效果比较理想,目标达成率较高。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了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在不解与豁然开朗之间“摘下一个个苹果”,成功的喜悦成了学习的动力。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纷纷来问其他一些化合物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其中一位同学问: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那么该怎么表示呢?我让他先思考,别着急,结果第二天一早他们几个就拿了查阅的结果来寻求解释。我很感慨,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这样的好奇心,积极性,都有这样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我们的教学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怎样教?具体的学科知识,绝大多数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只有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才会沉淀在脑中,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事是“授之以渔”。
三、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相互质疑,教学相长”的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这是一种真正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是教师必须“动起来”,教师要积极主动钻研教材教法,学习新课程相关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同学生与时代共同发展。只有明白学生所能、所想、所求,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让课堂成为民主、活跃、有效的课堂。
四、重视实验,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化学实验,应把化学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实验录像,动画演示相结合,达到现象明显、记忆深刻,体现本质,激发兴趣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课本中的实验都做一遍,可以是教师演示,也可以同学合作。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亲身感受,同学们对相关知识都特别感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例如: Al和HCl放热的反应、NH4Cl和Ba(OH)2 晶体的吸热反应,学生亲自体验了烫手和冰凉的温差对比,绝对是难以忘记,但如果我们只是口头讲述,那么究竟有多少学生相信并记得呢?
五、积极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分工合作,各尽其能,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还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小组合作探究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每个班在教师的深入调查研究后,把各层次的学生(性格、性别、学习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小组,每组4-6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生生互动”形式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再集中讲解。大家都知道“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我们往往以为学生不会是教师讲得不好不透,常常叹气:讲了不知多少遍了,怎么还不会?殊不知,你讲多少遍和学生掌握多少毫无关联,但是,若是学生自己讲一遍那效果就截然不同。所以“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学、自己讲,学得会讲得清就表明他确实明白了,不明白的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学习,通过实践表明,学生的教虽然和教师的教相比会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开始时会觉得很浪费时间,但是坚持下来,效果却好得多,特别是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学生互动得到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教的要牢固。
        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学生减负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小组讨论中参与所得,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关系;导优与辅差的关系。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完善的地方,但它的优势毋庸置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高效的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