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桂林市七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摘要:通过绘本阅读培养低年段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培养孩子阅读图画、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为向纯文字阅读过渡做准备;丰富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能更敏锐地感受到爱的善意,学习理解周围的人与社会对自己的包容,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学习如何与不完美的现实正确相处。
关键词:绘本阅读、绘本选择、师生共读
“读书不仅能让个人变得更加优秀,也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理性。对个体来说,读书让我们得到了乐趣和进步,但最重要的是,读书还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白岩松)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身心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于儿童时期已孕育、形成。在这一关键时期,阅读除了传承文化,帮助我们获取智慧和经验,还有更为实际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成为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与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成年人不同,儿童的成长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为他提供的条件,他们常常无法遵循自己的意愿进行取舍,安排自己的行动,他们和成年人一样,甚至面临更多的疑惑、困扰、委屈与情感上的压抑,甚至没有办法表达的痛苦,遭遇对他们而言如愚公移山般的困难,而阅读则为孩子提供了精神上的自由和情感上的慰藉,战胜困难的勇气,阅读引起的共鸣使他们领略到无法替代的愉悦感。
正如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所说:“因为有了童年阅读,当我们回到童年的时候,在我们朦胧的记忆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萤火虫,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童年阅读在他的记忆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他看来,儿童时期的阅读是童年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始终照亮和温暖着前行的道路,阅读是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求。
然而,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携手爱心企业于2018年5月联合发布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包括贵州、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在内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相对城市儿童,农村孩子书籍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儿童阅读量仅为城市儿童的1/7。由于中国城乡差距,30%的城市孩子拥有88%的儿童图书,农村地区儿童实际上是无书可读;同时,因农村家庭阅读氛围较差、农村幼儿园无力指导阅读以及90%的乡镇儿童居住地附近图书馆数量少,导致农村儿童缺乏系统的阅读支持。”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社会公益力量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的问题更集中体现为:为什么要读课外读物,
这对孩子有什么用处?读什么书,如何进行选择?怎么读?基于现状,我们对农村学生早期主题阅读做了以下尝试:
一、多渠道提升家长阅读意识
通过家长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上传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视频(专家的讲座等);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的阅读沙龙,并请有良好阅读习惯家庭的家长谈谈自己的感受、做法、效能;组织相关的亲子益智活动,让家长明白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情,作为语文这门工具性极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数学学科为例:阅读数学小故事与数学史的内容,可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图形、公式、数据等“双基”知识的巩固,更利于学生抓住数学知识间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结构……其它学科亦然,使家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不仅孩子需要阅读,家长、家庭、社会都需要阅读的意识,继而逐步提升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支持力度。
二、阅读主题目标的确定与书籍的选择
根据孩子年龄段、认知心理及农村孩子的区域性特点,制定可行性阅读计划,确定相适应的阅读主题,这一时期我们以“爱与温暖”为主题,选择《猜猜我有多爱你》、《月亮,生日快乐》、《爱笑的鲨鱼》、《我爱爸爸》这类绘本,旨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儿童爱读书,乐读书,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培养孩子阅读图画、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为向纯文字阅读过渡做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主题绘本的阅读丰富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能更敏锐地感受到爱的善意,学习理解周围的人与社会对自己的包容,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学习如何与不完美的现实正确相处。
三、师生共读
1.绘本听读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识字量很有限,一半多的孩子只认识“人、口、手……”根本没有办法阅读文字较多的书籍,而绘本则成了最好的选择。即使是以图画为主题的绘本,部分孩子也不能很好的认知、理解,我们能够拥有的适合该年段孩子阅读的绘本数量也不够充足,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一年级入学伊始,我们每天中午提前十五分钟进教室开启由老师主导的“午间听读”,PPT展示,师生共读同一绘本。跟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孩子们渐入状态:主角是谁,他怎么样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可不可以?我又会怎么做呢?听读《哼和哈》一书时,孩子们开始轻轻嘀咕:“昨天我也和XX这样说,我不和他做好朋友了,放学我要和他道歉。”“我不能因为妈妈表扬弟弟就生他的气,不理他”“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教师用有声语言、表情、肢体动作,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将绘本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孩子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认同。
2.绘本阅读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识字量的增加,身心发展与眼界的开拓,我们也从由教师主导的听读逐渐向小老师带读、自主阅读绘本过渡,这一阶段,我着重指导孩子们如何自主阅读绘本。以《大脚丫跳芭蕾》为例,引导孩子们A.看图,初识绘本,从书的封面获取信息,有孩子看到封面上如此引人注目的大脚丫发出疑问——这么大的脚有合适的舞鞋吗?跳舞好看吗?B.读绘本,了解故事梗概,初步解决读封面时产生的疑问;C.细读绘本,抓住画面中的细节,如:背景颜色对人物心情的表达,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书中贝琳达因为脚大被评审委员会否定后难过极了,书中这一帧内容的图画整个背景使用了灰色调,这也是整本书唯一使用的暗色调,水蓬头下挂着孤零零的一滴水滴尤为触目,我引导孩子抓住这一细节体会贝琳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她那一双大脚丫带来的困惑和苦恼。D.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看“细”,看“全”,看“深”,想像画面以外的情景,使书本内书本外一帧一帧的画面连续起来,通过想象补白,正确分节。
3.绘本演绎
绘本以图画为主题,文字少,有的绘本结尾时极具开放性,留下大量的空白,于是想象的空间就更大,在不偏离主题,不完全与作者创作的意图相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注入更多的元素使其更丰富,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绘本,促进阅读,培养语感。我们定期的主题绘本故事会,引领孩子丰富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补充从图画中读懂的信息;续编、创编绘本,抓住绘本中某一故事的情境或者意犹未尽的故事结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加深对故事整体的感受和把握,创编绘本则更个性化,例如:在阅读《蚯蚓日记》之后,我们专门制作了稿纸,有可供绘图的区域,又有可供书写的田字格,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绘各自的生活,写自己的故事,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孩子们之间相互传阅、相互讲述;绘本剧展演则是绘本阅读活动的延伸,用剧展演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以自我阐述的语言来表达绘本中的情节或主题,唤起同读者的共鸣。多种形式演绎绘本,使孩子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了孩子们阅读的欲望,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与捕捉图片及文字信息的能力在绘本阅读中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2016-03-04 《农村娃的世界少了“一本书”》 来源:《中国教育报》
[2]2019-03-14 《浅谈绘本阅读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来源:CN职场指南网
[3]2018-09-12 《儿童阅读有什么意义呢?原来这么多》来源:启达教育网
[4]2019-06-01 《乡村儿童阅读现状调查》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