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雷路平
[导读] 本文主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效果。
        雷路平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   350101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效果。在研究中,文中分析了“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了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一定差异,在职业教育中,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院校就需要积极的运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出其优势。
1、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企业吸引力不够
        首先,近些年来,本科院校在不断的扩招,这就导致职业院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较低。其次,部分企业,尤其是小规模的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培训制度以及职业技能提升的激励制度,担心无法留住人才,害怕浪费资源,这些使得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1.2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职业院校招聘的教师一般是博士或是硕士研究生,虽然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然而实践能力有限,对此,一些院校就让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实践,要求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二元制”学生的企业老师一般是技能水平很高,但是理论知识有限,所以,这就要求提升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1.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当前有一些校企合作只是限制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上,教师不定期的到企业了解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还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不足,导致院校无法及时的了解企业在人才方面动态变化的需求,限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1]。
2、现代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策略
    2.1建立对合作企业的调研论证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出该模式的作用,院校就要注重合作企业的选择。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前,院校就要调查企业的有关情况,依据学生专业特点和能力,对企业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管理能等实施调查分析,给学生选择相适应的企业。还要构建合作培养对象的选拔以及淘汰制度,把合作企业构建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和市场调查研究等方式,评价以及筛选企业是否和人才培养的企业环境一致,符合要求的可以进行合作,不符合的可以作为后备资源。
        2.2提升合作动力
        为了深入的落实校企合作,就需要提升合作的动力,更好的吸引企业参与。需要将动力机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校企共赢,确保合作的长远性。具体来说,首先,建立基于人才供需利益的合作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本质目的就要加强人才培养,让人才能够符合市场提出的要求。运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就要结合人才供需的利益链,有效的对接产业经济发展,不断的对产业结构进行改善,提升专业和产业的契合程序,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2]。结合区域产业经济以及企业发展需求,某职业院校结合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和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以及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动力,“二元制”要合理的对接用人需求,适应双方人才供需利益,进而提升合作的动力和效果。其次,建立协同育人的一体化高效平台。

基于构建平台,能够对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实施有效的整合,共同建立和享用实训基地,一起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相互沟通和分享教学信息,不断提升办学活力,提升合作的有效性。在实践中,一体化育人要融入到多方面内容中,包括教学过程、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双方要形成动态循环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基于联动招生,能够提升学生的质量;通过协同开发课程,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对接实习实训,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通过校企互兼互聘,可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基于联合组织培训,可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某院校“二元制”项目通过和企业进行全面的合作,如,改革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开发科研平台、落实实践教学方案、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编写教材等等,形成了一体化协同育人。学校和企业制定了校企人才“互兼互聘”的考核机制,双方相互选派人员,全面发挥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组合作用。院校还依据管理办法,年终考核兼职人员,对于没有通过的人员实施调整,并且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担任职务,负责技术培训以及指导,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提升“双师”素质水平,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2.3创新机制,促进校企融合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和发展提供指导。当前“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运行中,还需要对机制进行创新,提升机制的灵活性,对校企合作路径进行拓展,有效的落实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当前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热情较低、合作内驱力不足、社会责任意识较弱等,对于这种情况,某职业院校就积极的创新,加强校企双主体育人,积极促进“引企入教”。  
        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对企业参与渠道进行拓展,注重混合所有制改革,某院校在校企联合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等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体现出了特色。探索“混合所有制”多主体办学模式,通过资产入股的方式和企业一起合作成立公司,建设二级学院,促进合作的实体化运作。另外,还促进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建设,基于职教集团的方式对成员单位利益需求进行合理的协调,建立“协同育人利益共同体”,促进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政府、企业、职业学校协同育人[3]。院校还在不断的探索高层次人才校企“双引进”机制,能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落户院校,并入院校编制,也可以留在企业,同时被职业院校引进,人才的发展空间更大。这样的合作机制更加灵活,高水平人才能够在企业以及职业院校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具有积极影响。院校还建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和院校的一些合作企业设置培训中心,开展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如,员工技能提升、认证、学历提升培训等;基于校企合作,给走出或即将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提供目的国本土化人才培训服务;和合作企业一起实施技术扶贫,让国家脱贫举措和技术技能培训实施有效对接,全面体现出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职业院校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该模式的运用,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可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之外,还能够给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因此,职业院校要合理的运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促进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晋华.“二元制”人才培养视域下茶学专业教师角色定位与主体性发展[J].福建茶叶,2020,42(08):204-205.
[2]何婷婷.产教融合视域下“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6):90-91.
[3]陈叶红.基于“开放教育二元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3):59-64.
作者简介:雷路平,性别:男,籍贯:湖南嘉禾,民族:??汉
生日:1975年05月07日,职称:助理研究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类。
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