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隆昌市 642150
摘要:在当今教育教学政策的影响之下,师范生培养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引导其日后就业的合理规划,不仅要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理论性的教育学指导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在日后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时更快地适应职业需要,发挥师范类学生培养的优势,为培养我国下一代人才形成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文章系统性地介绍了师范类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并结合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师范生的培养当中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教育方式优化等提升学生的职业化水准,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伟大目标。对师范人才的培养就是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推动,师范类院校在课程规划当中必须要保证内在的统一性,利用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有意识的推动教育专业化发展,使职业教育和科研能够同步发展。
一、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对当前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分析和研究过程当中发现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当前的课程当中对于专业方向模块的内容占比更多,对于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上占比较少,实践类课程的设计最少,这样的课程结构对于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会产生一定的限制。课程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部分师范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受到专业方向课程的压力影响,对个人的职业规划会出现偏差和动摇,不利于实现对高质量师范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课程结构的优化当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师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逐步优化和完善,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提升对师范生教学的有效性和兴趣激发。
(二)针对性的见习、实习机会太少
由于师范专业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在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对口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教学经验。目前部分师范类院校未能有效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环节。在校期间见习的机会是只有很少的次数,毕业后学生需要自行寻找实习学校,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紧凑性和周期性。想要更好地适应教师岗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是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其学习成效检验的重要指标。院校在进行师范生的培养教育当中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本身能够提供的相关资源,还需要重视见习、实习学习,使师范生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的能力提升。
二、优化师范生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课程设计的统一性
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当中必须要关注内在的统一性,既较好地保留了不同学习方向的专业度,也能够实现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一方面,师范生仅是一个统称,在具体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分配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数学和汉语文学等都包含在了师范生范围当中,但在专业课程设计当中存在很多不同。在师范生的课程设计上尽管会存在专业差异,但整体的设计体系和内在仍存在统一性,所有的科目设立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师的岗位就业和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是一种能够满足就业对口性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方案[1]。另一方面,在师范生的培养当中,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具体的授课科目,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必须要保证这些基础课程能够面向所有的师范生,将所有在执教授课岗位上可能用到的各类理论知识都统一教授给学生,避免其在教育理论上产生欠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教育工作并不因为学科差异而产生割裂,如语数英课程当中也应该适当融合一些课程思政,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引导,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覆盖到学生成长发育的每一个过程[2]。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之下,师范生必须要积累全面性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综合课程相关知识,以便在个人就业工作当中能够快速适应并开展教育教学。
(二)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
教师这一神圣的岗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师范生等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也必须予以重视。尽管教学技巧的应用需要综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灵活选择,但基础的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必须要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在职业素养培养当中存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够具有实际应用性的内容,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如在学生主体的教育理论当中过于抽象,在理解和学习时,可以将其转化为现实教学当中的引导教学、问题式教学。师范类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当中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其内化为个人思考,灵活运用到具体等教学工作当中[3]。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输出,还要适当的通过与学生换位思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所思所想,对于个人的教学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提升课堂有效性。这些职业素养在理论当中都会有所涉及,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结合一些教学案例的方式来深化。在对师范学生授课时可以采用实例探讨和小组分析的方式给予课堂一定的自由度,结合具体的教育片段发表不同的观点意见,时其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认识和相关经验。
(三)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
师范类院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为其提供一定的见习、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通过不同维度的学习提升个人执教水平。进行教育实践对于学生教学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的提升都有积极影响,院校要重视该种教育方式的重要作用,合理进行课时匹配。学校可以与一些中小学、幼儿园进行长期合作,定期向这些学校提供一些实习人员,由富有经验的任课老师带领这些学生真正走进课堂。在实践实习的初期,学生可以先进行备课和听课,观察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如何有效推进新知讲授和课堂进度,或在出现一些课堂突发情况时教师如何进行处理。通过认真听课和仔细观察,学生要重视实践教学和个人备课当中出现的差异,从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备课涉及的内容和不足进行优化,提升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针对性[4]。在试讲环节,学生可以先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选取一节没有讲授的课程进行试练,在课堂上要注意对授课节奏、学生表现等进行合理把控与观察,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听取听课老师的相关意见,使个人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这种实践和试讲的过程能够快速锻炼师范生从学生的角色向教师转换,并通过个人尝试的方式积累一些与他人不同的经验,及时消除对课堂的畏惧感和陌生感。师范类院校还可以将这些实践实习活动纳入课程考评当中,使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全面。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机会进行一些支教类的公益活动,在更好的帮助他人的同时感受教师岗位。
(四)提升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水平的提升对于保证师范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院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好基础的保障工作。首先,学校要注意对教学制度和办学条件进行优化,充分考虑到师范生和其他普通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性,可以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分配学生给不同的老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个人教训能力进行开发,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教师能够更好地关心到每一位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频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加强对学生教育专业培养力度[5]。其次,作为师范生,应该正确认识到学业发展当中关于授课任教和教育科研两方面之间的差异,结合个人兴趣和学习水平进行合理选择,利用推动教学科研发展的方式来保障我国当前现代化教育水平,结合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等进行适度调整,优化现代化教育的实行情况。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较为陌生,这是由于院校教育当中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忽视了对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6]。最后,教育科研和授课任教之间并不存在对立性和矛盾性,许多教师依然能够在工作岗位当中利用教学经验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细致认真的观察和专业的教育知识融合推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在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当中,必须要重视对这种终身学习和终身研究态度的树立,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依然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五)培养职业认同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达到师范生这一培养目标,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这一职业的认知和认同,使学生能够打心底里热爱师范这一行业,自己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学习认知和学习动力。师范教育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和教育行业,同时也是不断向各院校输送教师的重要途径,对于下一代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只有教师能够发挥责任意识,才能够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师范类院校的教师要终身秉持这职业道德和对自身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开展教育工作,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的关心,使学生能够通过被教育者的身份逐步转变到作为他人的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将自身的感受能够更好地内化,形成对教育行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也能够形成在终身学习当中的不竭动力[7]。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与其他专业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师范生在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当中实现了转化和连接,高校在对其进行培养教育是必须要重视这一环节并对其加以利用,培养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政策和能够积极履行教师职责的新一代教师。在师范生的培养当中,必须要帮助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能够及时对学习的内容和一些教学事件的处理形成信息反馈和总结,不断积累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师素养,在踏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并灵活处理各类情况。教师的综合素养不仅是在作为师范学生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学习和积累,在工作过程当中也要养成这类良好习惯,有意识的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和借鉴,保证个人教学工作能够不断优化和提升。
(六)构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在开展师范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必须要帮助其构建一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对师范这一行业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由于师范生的学习专业程度较高,既包含了教学技能、专业素养,还包含了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也是师范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重要的动力来源。通过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师范生对自身的实际学习和将来就业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提升师范生的培养成效。在教师这一职业的规划与发展当中对于个人的发展潜力也有较高的期待值,综合当前的教育市场分析来看,师范生普遍的专业程度和院校认可程度要远高于非师范生,这一现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范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其更好的为了保证个人就业问题而进行深入学习。从学生实际就业的角度来看,越早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面的规划,使每学期的课程都能够形成相互依赖的体系。如一些学生对于教育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或历史发展感兴趣,则可以在该方向的课程上进行深入学习,由单纯的师范生可以转变为对教育行业进行科研的学者。这类具体的就业和学业深造相关的规划指导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和目标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全面性和自由度,使学生能够结合个人兴趣和学习能力水平进行选择,从不同的方向上共同努力,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不断奋斗。
(七)关注职业能力的提升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只学习到关于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涉及许多关于学生心理、家长沟通等各类知识与能力,此类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职业知识与能力也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以便能够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更快地适应。首先,学生要正确认识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况之间的差异性,由于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类突发情况,就是既要通过对学生的日常了解多预测几类可能出现的回答,提前通过交流设计的方式加以应对。但是,仍然还会存在一些教师无法预测的回答或学生的提问,作为教师要能够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或教学机制对课堂内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解决。在素质教育当中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象,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和创造力都有重要影响。在这样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理论背景影响之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对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和教学进度。其次,教师在开展日常工作当中不可避免要面临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在面临一些情绪激动或不能理解教学手段的家长时,教师必须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对其进行解释和疏导。在教育理念当中,教师和家长存在一致立场,但由于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可能会导致存在一些对立或矛盾,必须要重视进行充分沟通和及时交流来保持认知上的一致。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注意和家长的互动,经常就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交流,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前提,这些基本的教育学理念和交流手法师范类人才都必须要掌握,并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和学生进行灵活处置。
三、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师范类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对其专业课程的设计,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类课程内容的涉猎,使其能够更好地在教师的岗位上发挥教育优势。在师范生课程方案当中必须要加强对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运用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就业指导规划促进其形成终身学习及时反思的态度。学校可以通过对口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将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教学,实现多维度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江净帆,王莹.师范生顶岗试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01):98-102.
[2]吴艳玲.师范生说课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01):133-136.
[3]杨军,王雪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60105-108.
[4]白龙.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6(26):172.
[5]杨晓梅.民族师范生应对小语教师资格“试讲”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05):153-154.
[6]高盈盈,姜小敏.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决策探索,2021(02):76-77.
[7]李新,潘丽丽.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免费师范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01):45-48.
作者简介:廖平,男,1982年11月出生,汉族,工作单位是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籍贯四川内江,教育学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是教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