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对塑造学员优秀品质的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袁逢一
[导读] 强国兴军,关键在得人,基础在育人。
        袁逢一  
        武警士官学校基础部,浙江杭州 311400
        [摘 要]强国兴军,关键在得人,基础在育人。新形势下,自觉弘扬“红船精神”,理解其深刻要义,与时代共振,与塑德同行,将其融入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员创新创造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培育学员奋斗品格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增强学员使命自觉、深化家国情怀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 “红船精神” 学员培育  重要作用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党的责任与担当。 将“红船精神”融入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强国兴军大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拟从科学把握“红船精神”内涵出发,探讨“红船精神”在融入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学员优秀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红船精神”的内涵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同志在文中指出:“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创新精神凝聚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的血脉。面对岌岌可危的国内形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敢于把握新理论,学习新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站在人民立场,致力民族复兴,探寻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以新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新征程。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拘于时、不惧于势的创新精神以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识和气魄,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成就了红色力量的燎原之势。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实践、砥砺奋进、不断前行的实干品格。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虽势单力薄,但已经勾画出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充分凝聚人民伟力,不断开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事业,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震撼世界的发展篇章。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谋发展,为了人民献初心。不论中国共产党发展取得多少成就,不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的多远,中国共产党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牢牢根值人民、奉献人民。
        二、“红船精神”对塑造学员优秀品格的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深刻反映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厚力量。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充分运用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对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有重要作用。“红船精神”作为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武警部队面对新的使命任务,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关键一环。
(一)是培养学员创新创造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所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救亡图存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军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南昌起义,经过“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找到了人民军队发展新秘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时代在变,任务在变,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从未改变。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军队建设中,创新不仅是核心竞争力,更是生成和提升战斗力的推进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军积极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武装军队,利用铁路提升和改造交通网络,从而大幅提升了军队武装实力和机动力量;二战期间,苏联军队创新军事理论与作战方法,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同样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创新了一系列战法战术,为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利支撑。在当今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武警部队使命任务巨大变化的形势下,只有将创新摆在引领军队发展的核心位置,才能有效破解军队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只有将创新融入军事改革和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军队;强军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创新、依靠创新。
        2018年1月10日,习主席亲自授予武警部队旗并致训词,开启了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新纪元。现阶段,武警院校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正高度契合了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契合了武警部队新型使命任务的需要,成为激发学员创新创造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员充分理解这种首创精神所具有的革命性与创新性,自觉以首创精神为引领,积极学习理论,加强实践积累,发觉自身潜能,为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提供强大思想动力。
(二)是培育学员奋斗品格的强大精神支柱,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坚强柱石。历经近百年风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是等来的,不是要来的,而是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汗水奋斗而来的。而这其中也离不开中国青年的不懈奋斗。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之际,一代代青年人为实现国家独立上下求索,为实现民族觉醒奔走呼号,为实现民族复兴栉风沐雨。一批批年轻的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利益勤奋斗、创辉煌,为民族复兴立壮志、奏篇章。如今,受疫情影响,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中国发展危机与机遇并存。此时的中国不仅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同时也深深依靠青年的奉献与建设,广大青年要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时代大潮。
        然而安逸的生活给了部分官兵错误的念头,对军队要打仗的使命要求认识不到位,对当前的工作有所懈怠,对任务落实浮于表面,对个人发展患得患失。军队是要打仗的,时刻准备战斗、战斗必定能赢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目标。当今世界,我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当今中国,一面是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繁荣局面,一面是强敌环伺、虎视眈眈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学员的最好奋斗姿态就是不断提升战斗力。在大漠戈壁的练兵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抗洪抢险的激流里……一大批青年官兵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在自己的职责里、在自己的奋斗中书写着青春的故事。这种奋斗精神与奋斗姿态同“红船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
        战斗力生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时刻刻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坚定不移沿着认准的方向走下去。将“红船精神”融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学员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培养学员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有利于鼓舞学员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坚韧品格。
(三)是增强学员使命自觉、深化家国情怀的强大精神力量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是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我军自诞生以来,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军队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财产。
        鲜活的历史和事实都证明,人民军队只有一心为民、军民团结才能发挥出最大动能,调动最大力量。从革命时期人民军队英勇作战,为国家独立奉献力量,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责无旁贷的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使命任务,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坚强保障。而团结人民、依靠人民也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推动军队不断发展的坚实力量。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支撑,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学员躬身实践,接续奋斗。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年学员来讲,更要将自身实践与国家前途、人民利益结合起来,要将自己的奋斗融入人民、融入国家,在不断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国家、不断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国家影响力的过程中谱写人生赞歌。这与“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息息相关。把“红船精神”融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学员深刻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为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精神支撑,为进一步增强学员使命自觉,深化家国情怀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占领思想筑牢军魂是我们的根本力量所在[N].解放军报,2020-06-03.
[3]解放军报评论员.全面加强新时代军队院校建设的有力举措[N].解放军报,2020-06-17.
[4]彭冰冰. “红船精神”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8,03.
[5]樊伟.坚守高校思政工作铸魂本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本文为武警士官学校2020年度校级课题《“红船精神”融入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袁逢一(1992-)女,河北省保定人,武警士官学校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助教,法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