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平
元谋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 楚雄州 651300
【摘要】在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困惑与不解,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面对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可束手无策,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作文教学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在初中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就语文听说读写的要求来看,作文就是说和写的内容,就考试的比例来看,120分的中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占50分,可见,作文教学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作文教学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总给人诸多的迷惑与不解。那么,我们面对初中作文教学存在哪些困惑,又如何采取相应对策呢?
一、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它的实用性,古人有较多的论述:
[汉]王充《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这些见解,都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理想的应试作文,考出高分。
二、传统的作文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困惑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老师更是困苦不堪,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60位左右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则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作文收进书桌抽屉,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每个学期要完成8篇作文,16次作业,近40篇的课文教学,平时的单元测验6—8次,还有各种考试的出题、阅卷、分析、总结,可谓任务艰巨。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了几年作文,其结果是初中毕业了写起作文来依然是语句不通,表意不明,满篇学生腔、八股调,甚至连标点符号、自然段、书写都还出现大问题。
如“记一个……的人”,这个人必然小学时候的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或小明、小刚、小王之类的人;“记一件……事”,这件事必定是小学时候的事,因为这些人、事你中学老师不懂,他可以编造。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满天飞,内容空洞无物,难道初中生活就那样枯燥乏味,一点写作的素材都无法捕捉?也许,学生确实感到写作的困惑,他们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从小学到初中,每次作文只是应付,从未真正用心揣摩过,或者自己写好了,由于改作文的老师读得快(有时一天8小时要批阅作文200分),没有发现亮点,写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从此对写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三、如何走出传统作文教学困境
多数同学怕写作文,下笔之时,总是感到“老虎吃天-——没法下口”,即使写出来,也是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气息,缺少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刺激学生感官,创设情境激趣。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往往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在讲授课文时,便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情境,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材料,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而激发起学生写作兴趣,告诉学生,其实,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不是高深莫测,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我们要用心揣摩、思考、甄别,吸收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其二是进行随机观察训练。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机观察训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师讲课。但他却没有讲课,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象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的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覃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蓝色备课夹,面带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这时,他扫射了我们一眼……”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注意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积累写作素材。
其三要有针对性进行写作指导。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学生形成比较固定的写作思维和习惯,比如说,写好人好事,就是“我在马路边,捡到5元钱,交给警察叔叔……”;写父母关爱自己,经常是“在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我发41度高烧,父亲(母亲)背起我就往医院跑。一路上,他(她)深一脚浅一脚在滂沱的雨夜中挣扎着……”;写学生刻苦努力,常常是“夜很深了,他(她)独自坐在学校球场边的路灯下……”……因此,我们在学生写作前后都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写作前,多提供写作思路和素材,提醒注意事项,写作后重在指导作文修改,从书写、标点、构思、详略、主题等多方面详细指导修改(不要怕浪费时间),长期坚持,学生写作水平得到真正提高,对写作自然就喜好了。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采取有效对策,闯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法研究》,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张晓梅、张英宏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田慧生主编,远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