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关系总和说”看中国八九十年代前卫艺术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王位
[导读] 马克思认为,“ ⼈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王位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马克思认为,“ ⼈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独⽴的、特指的⼒量登上历史舞台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史背景便是国家改⾰开放,⼈的思想进⼀步解放,区别于之前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的多样性逐渐形成,个⼈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是⼀股代表反叛、独⽴、地下的民间⼒量以区别于作为政府⼯具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体系的艺术群体,即是从官⽅意识形态的对⽴⾯中产⽣和发展的。
1980年代早期开始,“⽂⾰”时期禁⽌的各种西⽅美术和美术理论通过翻译和展览被介绍到中国来。这些新鲜的形象和⽂字在年轻美术家中间激起了浓厚兴趣,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了诸多刺激和灵感。各省份开始有前卫艺术⼩组和团体的出现,这些前卫艺术⼈受到西⽅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化运动的影响,把⾃⼰看作是在中国被推迟了的⼀个⽂化运动(现代主义⽂化运动)的⼀员。认为⾃⼰不但需要重新举起⼈⽂主义的⼤旗,⽽且需要履⾏⽂化批评者的责任。在官⽅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被视为⼀种宣传这种官⽅话语的⼯具,艺术仅仅只是⼀种官⽅艺术。艺术家渴望将思想从政治艺术形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创⽴⼀种“⾮官⽅艺术”语⾔,于是便出现了“星星美展”、“西安现代艺术展”、“厦门达达”等前卫艺术运动。

        关键词:前卫艺术,85思潮,社会关系
1、星星美展
        星星画会,是1970年代末出现在北京的⼀个民间的美术团体,以追求⾃由与⾃我表现、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实验作品、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活动⽽闻名。其举办的两届“星星美展”,引起巨⼤社会反响,开辟了中国当代美术之路。

        197 9 年9 ⽉2 7 ⽇,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美术馆东侧⼩花园铁栅栏外,由黄锐、马德升发起举办“星星美展”。参展成员23⼈,多是业余青年画家,有马德升、王克平、黄锐、曲磊磊、薄云(李永存)、阿城(钟阿城)、李爽、严⼒、杨益平等。此次展览共有作品163件,包括油画、国画、⽊刻版画、钢笔画、⽊雕等等。作品主要挂在⼩花园铁栅栏上,⼀些⼤⽊雕摆放在地上,还有些画挂在树上。《今天》的诗⼈配了⼀些短诗排在画作旁边。“ 星星美展” 引起轰动,⼤批观众前来观展。展览第⼀天,江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郁风(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画家)、刘迅均来观展并表⽰⽀持;⽥⼒携法国籍妻⼦也来观展。展览第⼆天受到警⽅阻挠,警⽅带⾛了黄锐和马德升,但展览仍继续。
2、西安现代艺术展
        1981年3⽉2⽇在西安市东⼤街少年宫的⼏间平房内,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个以现代艺术命名的展览开幕了《西安⾸届现代艺术展》带给艺术爱好者以深深震撼。当时共展出作品120幅,傅强的《布⽼虎》、张⾬⽅的《昨天·今天·明天》、张光荣的《⽆题》等作品让很多⼈都觉得有⼀种突然清醒的感觉。对另⼀些⼈来讲,这次展览则改变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甚⾄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业界也将这次展览当做是西安现代艺术的启蒙点和⾥程碑。

        1981年《西安⾸届现代艺术展》是中国最早的以现代艺术展命名的艺术展览。这个展览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史,以及上个世纪⼋⼗年代之后所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对于西安及西北地区的现代艺术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对于西安本⼟的现当代艺术的孕育与成长将产⽣⽆法估量的价值。
3、厦门达达

        在⼋⼗年代的那场新潮运动中,“厦门达达”⽆疑是浓墨重彩的⼀笔,⽽黄永砯是将它推⼊中国艺术史的核⼼⼈物。他们“怀疑”、“警惕”、“否定”,与“达达” 反对⼀切,包括反对⾃⼰如出⼀辙。

从1986年成⽴之后,“厦门达达”虽偏居远离美术运动中⼼的福建,却举办了⼏场撼动美术界的活动,黄永砯⼀群⼈所持之“不消灭艺术,⽣活不得安宁”的主张以其煽动性和“反艺术”的彻底性⽽⼴为⼈知,对此后的前卫艺术青年产⽣了巨⼤的影响。

        ⽽在1990年代,巨⼤社会经济变⾰之下,北京、上海这样的主要城市已被重新改造,全国各地年轻实验艺术家们开始迁移⾄北京,北京成为当代艺术的圣地。其中许多艺术家由于艺术创作所需的时间弹性⼤,并且有可能需要往返世界各地参与艺术活动,⽽不得不放弃稳定的⼯作。于此,艺术家所⾯临的问题便是社会地位与⾃我⾝份的界定与被认同,同时也渴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所参与。这时出现了“政治波普”这⼀绘画语⾔。

        政治波普反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以及对于标致85艺术新潮运动的那种形⽽上的超然渴望。⽽这种看似反叛的,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的“中国特⾊”的绘画语⾔恰恰成为了西⽅媒体满⾜社会需求的最佳消费品。“⾮官⽅艺术”的商业化使“政治波普”快速进⼊了国际市场,艺术家达到了他们最开始所寻求的⾝份认可与国际参与,它应和着西⽅,成为⼤众⽂化的⼀个形象。其原来的“ 前卫价值”也很快堕落为“正常的消费品”。在这个过程中最⼤的获利者便是艺术商⼈与记者。⽽那些通过语⾔、观念创新,真正的为了艺术的⾃由所做的严肃研究, 因缺乏“中国特⾊”⽽被忽视排斥。⽽这也陷⼊了西⽅中⼼式思维的政治宣传俗套中。

        90年代初的⽂化背景是直接构成艺术新⽣代兴起的重要条件。与其说新⽣代选择了90年代, 勿宁说90年代选择了新⽣代。由于经济过热和⽂化过热所导致的⼈们普遍的精神疲乏, “观念的东西已令⼈厌倦, 艺术家要回到⾃⼰确切的不夸张的⽣活中” (王华祥语) 。特别在欣赏⼒量的正常状态中, 平静细腻的体悟替代了对刺激振荡的承受。这种近距离艺术与特定现实的相互选择也表现在新⽣代艺术家客观地避开新潮美术的⾛向的事实上。

        ⽣活与观念⼀直是中国艺术家思考的两极。以前重视⽣活, 因⽽形成了种种各不相同的写实主义, 1985年以后, ⼈们开始重视⼤观念, 80年代的结束也为中国意义上的“新潮美术”划上了休⽌符。

⼩结: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术运动是以北京的“⽆名画会”、“星星画会”,上海的“草草社”、重庆的“野草画会”等民间美术团体的活动为代表的。这⼀时期对历史的反思,对⼈道主义的渴求,已开始具有前卫艺术所具有的⽂化批判性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潮美术运动”是对上⼀个阶段的继续,这场运动⼏乎完全以西⽅各种现代主义理论与实践为思想准备和视觉参照,以地区性、民间性艺术群体为社会组织⽅式,在中国⼴⼤地区全⽅位、前所未有地发动了⼀场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具有⼀定组织规模、理论主张和延续性的艺术群体有“ 北⽅艺术群体”、“新野性画派”(徐州)、“池社”(杭州)、“红⾊·旅”(南京)、     “厦门达达”、“南⽅艺术沙龙”(⼴州)、“部落·部落”(武汉)、“西南艺术研究   群体”。

        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9年2⽉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个重要事件,展览主题是“不准调头”。这⼀展览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总结。在发⽣了肖鲁的“枪击事件”、匿名信事件”两次停展等事件以及随后的⼀系列政治事件之后,中国当代艺术进⼊了⼀个低沉期。

        艺术家在这⼀系列艺术思潮中的个⼈展现,并⾮仅仅是单个的个⼈,⽽是不同地区画派在艺术思潮中给出不同的艺术反应,是⼀种艺术的社会关系的反应。也正如马克思所说,“ ⼈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参考⽂献:
1.巫鸿.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岭南出版社,2010
2.侯瀚如.在中间地带[M].⾦城出版社,2013
3.尹吉男、王友⾝.新⽣代与近距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