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卢冬霞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期间,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积极的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及知识运用奠定基础。
        卢冬霞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   526542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期间,需要结合新课改要求,积极的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及知识运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能力;耐心;习惯;技巧

 引言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应了解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做好教学对策的研究、运用,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改善数学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做好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计算能力属于将抽象化具体、将复杂化简单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常代表数学转化、归纳能力,换言之即“通过数学方法将复杂难懂的数学表达式变成容易理解的算式。”新课改要求在小学生计算能力方面予以了重要论述,即“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1]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期间计算教学十分重要。同时,做好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教学工作,有助于为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由于计算教学内容在数学教材中占有较大篇幅,若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必然会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另外也会对其它学科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积极的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拓展发散思维,改善推理及想象等能力,对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取得良好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耐心不足
        首先,学生并不重视数学计算题。在数学学习中,诸多小学生认为“掌握了四则运算法则,便可彻底解决多数计算题。”这种错误的思想与解题认知,使学生产生了盲目自信,致使学生在数学解题中低级错误频发;同时,诸多学生完成计算题计算后缺少验算、检查习惯,导致了计算错误、丢分现象频发。[2]
        其次,小学生缺乏耐心,无法安静的、耐心的完成复杂数学计算题解答。或者在计算题解答中,忽视了最后的运算检验及过程检查步骤,往往性情急躁、缺少耐心、急于求成,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准确率较低。
        (二)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存在运算、验算过程混乱的情况。即便教师反复纠正,但部分学生依旧恶习难改。而且一些学生违背试卷要求,在试卷卷面等随意书写计算过程,这种错误的计算习惯,无助于为学生培养、提高计算能力。另外,部分学生答题时粗心大意、三心二意,致使计算屡屡出错。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都和学生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关。
        三、小学数学教学期间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的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研究显示,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快速、有效的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计算技巧,不过课后作业却漏洞百出、频繁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培养健康的、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已知条件、主动检查等,才能提高计算能力。
        比如,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时,一些学生因为审题不仔细会出现3.5+1.5-3.5+1.5=0这种简单的错误,加之缺少良好的检查习惯,所以便无法保证计算准确性。另外,部分学生计算不规范、卷面混乱,也容易造成丢分、扣分。

所以,教师组织数学计算教学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引导学生先认真审题、明确已知条件,再按照规范要求及格式书写算术式,并保证字面干净、整洁,最后要求学生进行检查、验算,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为学生传授考试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要积极的为学生传授考试技巧。由于小学数学题中涉及的诸多问题不需要在草稿本列式计算便可得到答案。所以,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培养口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口算技巧。比如,教师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一课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好用的知识,如:125×8=1000、100÷4=25及九九乘法表等常用的口算知识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再比如,教师在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可以在授课时为学生普及一些简单的计算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如“在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时,采用‘十位数加一×十位,个位相乘写后面(不满10补0)’的口诀”,便能轻松得到答案。以67×63=?这道题为例,学生利用口诀的计算过程为:(6+1)×6=42、7×3=21,结果为4221,接着教师可安排学生采用传统方法验算,学生发现答案相同后,纷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三)牢记、合理运用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涉及整数、小数、分数计算内容,且三者均和四则运算有关。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运算法则含义,提高学生运算法则运用水平。
        首先,为学生厘清算理。教师帮助学生厘清算理,有助于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合作、互动、沟通,还有助于学生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运算意义归纳预算法则。
        其次,增加练习强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增加课业练习强度,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技巧。因此,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组织计算训练,更要安排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课下通过习题解答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技巧运用水平。
        最后,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教师为学生培养计算能力时,若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要及时统计学生的错误原因,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分类。然后结合计算题错误的类型,制作习题练习卡片;接着在课堂中利用卡片展开教学,学生在卡片试题解答中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要马上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所在,纠正学生的错误,传授学生正确的解题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四)为学生培养计算耐心
        数学计算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计算题时会出现厌恶、恐惧等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小、缺乏耐心造成的。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培养、改善计算能力方面,要积极的帮助学生培养计算耐心,引导学生能够平心静气的完成数学习题计算。同时,教师可通过趣味教学法组织计算教学,调动学生数学计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感受数学计算的趣味及魅力。
        比如,教师可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赋予教学趣味性、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实践操作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击鼓传花游戏,如先为教室门口处的学生发放一个玩偶,接着要求学生通过S型方式向其他同学传递玩偶,然后由教师敲击黑板,当声音停止时,手握玩偶的同学就要上讲台完成一道数学题计算,若计算又快又准便可获得奖励。通过引入趣味游戏的方式,可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当学生抱有热情时,便可拥有充足的耐心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3]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培养、改善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实际状况,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制定教学对策,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改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运算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亲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尝试[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80.
[2] 俞亚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6):38.
[3] 曹高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J].天津教育,2020(11):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