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让课堂之外更精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陈春燕
[导读]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
        陈春燕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团结小学
        【提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提供合适的阅读读本,努力创设阅读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阅读本身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是一种美的情感陶冶[1]。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从小就听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益智、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时,教师嘎然而止,告之孩子:故事情节可精彩了,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产生了,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阅读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2、现身说法,引起共鸣。
        “现身说法”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自己讲述或组织学生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可采用“现身说法”,引起学生共鸣。例如可让学生搜集一些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和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和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本阅读的渴望,产生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本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介绍读本梗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因此,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籍的内容梗概、精彩片断或人物的命运,激发学生产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后,可介绍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学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向学生推荐阅读原著《小兵张嘎》,感受小嘎子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的;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的文化艺术所在。
        二、课内外迁移,教给读书方法
        作家肖复兴曾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会读,而且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课内外结合,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就是一种很好阅读指导。
        1、抄读法。顾名思议就是每读一篇文章,先把它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大大提高读书效率。
        2、粗读法。

粗读法也叫浏览法,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有些文章,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内容即可;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这时候可以采用粗读法。
        3、精读法。也称细读法或研读法,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以正常或极慢的速度把文章读熟读透。从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力求全面透彻地理解。
        4、跳读法。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可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2]。
        此外,还有 “饿狼式”读书法、“厚薄”法等阅读方法。其实只要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能在阅读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1、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切实为学生服务。
        本世纪二十年代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是为了用;二、每个读者有其书;三、每本书有其读者;四、节省读书时间;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整体[3]。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学校也可因地制宜,开设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确保小学生课外基本阅读量,使学生的阅读能有的放矢地有序进行。
        2、保证阅读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快乐。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适合学生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除了学习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时间,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培根认为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等,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以免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能主动地、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要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学问,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爱上阅读,从而超越课堂,“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67页
        [2]刘淑琴《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课外生活(小学版);2003年Z1期
        [3]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