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张会康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生较大的改变,即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张会康
        宁津县第一中学  253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生较大的改变,即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站在文本角度分析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形成理性思维和自身观点,对提高语文综合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辨性思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引言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阅读体验不是来自于自身的阅读活动,而是来自于教师。这使得语文阅读在学生眼中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又纵容了学生思维上的惰性,让他们习惯于接受其他人的解读,自己的阅读思考则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而且对自己所得出的阅读思考结论也没有自信,很容易动摇。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阅读再流利,也算不上有效的阅读。而思辨性阅读是以学生的思考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能力产生综合性的锻炼,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一、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什么是思辨性阅读?即让学生能够在质疑和批判的态度下完成文本阅读体验,思辨性阅读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反思性。学生在完成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减少传统语文文本阅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对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巩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二是延伸性。学生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延伸和思考,扩展性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学术性。在思辨性阅读下,当学生完成了对某一文本的阅读后,再用自己的话提炼总结出文本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思辨能力。
二、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对思辨性阅读特征的阐释,可以总结出其重要性。第一,思辨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因为思辨性阅读需要对阅读材料的深度认知和理解,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否则学生就不可能触摸到文字背后的真实。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教师引入新的策略方法奠定坚实基础。学生通过多次成功的思辨性阅读,会逐渐掌握思辨性阅读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本质上也是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在任何自主学习活动中,都可以通过思辨展开深入理解,主动尝试寻找学习对象的内部逻辑,自行梳理出知识结构。当教师引入新型教学策略方法时,学生又可以将思辨灵活应用到对新型策略方法的理解中,从而快速进入状态,形成良好的师生配合。
三、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从教学实践得知,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效果。高中语文阅读和小学、初中等学段相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思辨需要问题启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关系到是否能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其设置问题的水平也关系到是否能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以及产生更多的理性思维。对此,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合理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本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设计有效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形成高效对话。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充分关注学生反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示性问题。由于学生反应为不可控状态,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合理预测学生反应。
        (二)引导学生质疑提高阅读推理能力
        相关研究指出,学生之所以存在认知能力缺陷,大多和其元认知水平偏低有着紧密联系。元认知在成功认知干预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就需要增强学生元思辨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思辨过程。

首先根据阅读目标培养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和归纳总结文本知识以及阅读分析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即阐释、区分、澄清、比较、识别、归类等技能,思辨性阅读中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借助问题诱导学生归纳、分析、比较和综合,在分析文本材料中形成初步观点,引导学生阐述自身分析过程,思考如何筛选有用信息或归纳要点,是否做到从辩证角度分析问题或从哪个角度切入文本等。
        (三)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是教学中的唯一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在中小学的教育中,不论是什么学科,教师都应当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集到学生身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如此。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思辨性阅读。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导致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相对固定,“填鸭式”课堂让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培养自然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四)通过心理影响,调动学生的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但是,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的时代背景、彼时社会经济情况的不同,学生想要设身处地地展开思考比较困难,因此很难与作者产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无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文本主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影响,比如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改变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产生情感上的震动。这样才能为学生思辨性思维的调动创造足够的心理情感动机。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辨能力
        相关研究指出,当前很多学生都潜意识形成两个惯性错误思想。其一,教师说的内容都是毋庸置疑的;其二,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正因如此,才导致学生不敢质疑,长此以往就削弱了思辨能力。曾有经典名言说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生要明确真理并充分认识到真理是客观、发展、相对的,那么教师言论就不是绝对正确的存在。学生要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树立探索真理的信念。同时教师还要建立自由、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学生指出教师存在的不足,和教师展开思维辩论。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部分学生表示并非不敢提出问题,而是不知道该提出哪些问题。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提出问题,引领他们的思维朝着更为深刻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也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需要教师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目标,注重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会兰.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9(34):26-27.
        [2]张玉.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语文,2019(06):12-14.
        [3]刘淑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2):222+225.
        [4]王晓宇.“文本解读”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65):54.
        [5]胡晓晓.基于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8(2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