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浩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孩子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和阵地,小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语文课程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语文教育不仅仅教会孩子们拼音字母和基本的汉字词句等最基础性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性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价值观;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有温度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除了学到基本的拼音字母和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科书中一篇篇内涵丰富的课文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词过程中很自然的接受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奠基性的道德思想和价值情感等带有感情和温度的价值观教育,因此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对于孩子们学习和养成正确的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必不可少的奠基性重要地位和作用,故而我们更应该注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有效的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一、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价值观一旦形成、确定则会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行为活动与价值追求。
在人的一生中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可以直接决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本完全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孩子到成年这样一个人生中最最重要的基础性关键阶段,在身体成长发育的同时也是人生观形成发展直至最终成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尤其是在小学生阶段是人生培育、塑造和價值观形成的最初时期也可以说是奠基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对孩子们的正确教育培养对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第一点“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写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们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塑造和形成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分析
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写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和前言部分的第二点“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写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因此 小学阶段进行的价值观养成教育也决定了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启蒙性基础地位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依据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一点:教科书编写建议中的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以及“第三点教学建议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等相关明确要求均强调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奠基性作用,对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比如《落花生》一文就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样一个顺序,重点记叙了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论花生的好处,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等其他几样外表光鲜亮丽的水果进行对比,借物喻理,告诉孩子们“做人要做朴实无华的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和用处的人”这样一个蕴含深厚价值观的人生道理,对孩子们进行浅显易懂,但却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们进行价值观形成教育的可行性途径分析
小学学习阶段处于人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奠基性时期,这个特殊的重要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思想和价值观最初的萌芽期、启蒙期,小学语文课程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基本的汉语拼音和常用汉字词句等最基础的拼音字母和文字词句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和道理,特别是在学习一些蕴含着丰富思想与价值内涵的课文和诗词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在学习《落花生》一文的过程中,通过对课文的宏观整体性与微观段落思想的分析,父亲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说明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美丽外表,但是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等特点和优点,浅显易懂、明白无误的直接传递给学生们一个基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的内心感悟和人生体会。特别是文中最后关于花生的讨论部分更是深入浅出的告诉孩子们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这里所说的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实际上,在孩子们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和其他更多的蕴涵深刻思想和价值内涵教育的诗词与课文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思想和价值观的熏陶与教育,同时潜移默化的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日积月累就会对孩子们逐渐起到一种思想引导和价值观教育的作用,逐渐就会产生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润物无声一般的思想感情引导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熏陶作用。通过前面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的说明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孩子们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性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对孩子们进行有效思想价值观念教育、引导的可行性较强的重要措施、渠道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向东:论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J].《哲学研究》2008(5):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作者简介:刘烨(1994.05——)女,汉族,山西河曲县人,小学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