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刘朋
[导读] 小学正处于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使得社会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
        刘朋
        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小学正处于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使得社会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不仅要提高成绩,还要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全球化的概念也日益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遭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小学生,更应当在世界文化中保证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此对小学生渗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探讨了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与阻碍,也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第一从文字方面感受汉字美,第二由古诗词传播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第三增加课外阅读,提升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会的知识通常是终生铭记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能提升民族认同感与爱国情怀,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必须执行的任务。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内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兼顾道家、佛家文化。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提高课堂趣味性,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与阻碍
1. 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播,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需要传播的。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珍贵。在小学时期就要强化学生的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以国家为荣以民族为荣。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顽强不屈的中华儿女用一代代的身体力行传承的。顽强拼搏的“延安精神”,坚持不懈的 “大庆精神”,这都是需要小学生用心感受、发扬。在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小学生们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来文化。文化的交流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文化极具冲击性的入侵人们生活,肆意破坏中国传统文化。而正处于世界观塑造期的小学生更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通过看动漫、电影、追星来接受其他文化。而社会有时候也更加重视西方节日导致很多小学生不知道冬至要吃饺子,但是他们知道圣诞节有圣诞树、圣诞老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3.社会重视程度较弱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与家庭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于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内容通常选择忽视。而学生往往也不太关注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仅仅是通过课本上的诗词了解。课堂更偏向于诗词大意与单句鉴赏,往往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这些都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困难。


三.如何更好渗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1.从汉字美与民俗习惯中渗透
        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因此对于汉字的认识也显得尤为重要。汉字是伴随着中华五千年不断发展变化的,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隶书到小楷。甲骨文是汉字起源,在教学中,我为同学讲述了 “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并且展示了一部分甲骨文,甲骨文相对现代文字来讲更加形象,我让同学们猜那几个甲骨文是什么意思,这使得同学们对文字有了莫大的兴趣。而民族习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元日》一文中,我向学生叙述了春节的习俗,向同学展示了年画、对联、中国结等有“年味”且贴近生活的物品,让生活与传统文化更好融合,有助于学生理解。
2.从古诗词中渗透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许多文化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古诗词采用严谨的结构,精炼的语言,整齐的韵脚,使得诗词朗朗上口,更容易记忆。而诗词有对美好事物的描述、也蕴含着很多哲理。它还有着很强的趣味性与艺术感染能力。
例如在学习《山村咏怀》一文中,作者采用列锦的手法描绘了他所见到的美好乡村田园风光,我让同学们根据诗词绘画,利用想象画出作者看到的田园风光,学生不仅对诗句内容更加熟悉,还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课外阅读拓展,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材所能传播的传统文化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渗透更多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同阅读《三字经》等简单的传统文化启蒙读物,在课余时间也能培养思想道德;教师上课时可以抽出十分钟时间讲解三字经中蕴含的故事与哲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心思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有趣的读物,建立一个图书角,大家可以换着书读,要在课外读物中夹一张纸,讲述自己为什么想要推荐这本书,读完这本书的学生也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在思考中学会人生哲理。
四.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需要大家主动接受并传承;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更应当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实现目标,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传统文化传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谢朵.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U] .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3)
        [2]吴方丽.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 . 新课程·小学,2017(12).
        [3]魏立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J] . 小学周刊.2019年(05).
        [4]蔡华北.试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内蒙古教育.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