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郑敏兰
[导读]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
        郑敏兰
        广东省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广东 汕头) 515041
        内容摘要: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美育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通过审美实践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启发人的自觉性,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教材中"美"的元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真善美的炽热愿望,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发现,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之成为既是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关键词:美育﹑兴趣、鉴赏、情境、想象、创造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大纲中就明确规定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审美教育途径十分宽广。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概括和总结,以及对所反映的生活进行的美学评价。一方面是对美好的事物给予充分地肯定,赞扬,表现鲜明地爱。另一方面却是对丑的事物给予无情地否定,鞭笞,表现了强烈的憎。作家就是通过否定丑、肯定美,表达了他的美学理想。我们应该借助这些具有高度典型性和表现作家美学理想的篇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激发学生感悟美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内趋力。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美育渗透达到更好的效果。
1.导语激趣
        导入新课对一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为了调动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更好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教学这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导语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大家饱含激情地学习文章,神游于济南的冬天,既感悟了作者的真情,又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了美的陶冶。
        2.活动激趣
        “乐”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求乐爱美是人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寓教于乐”的原则,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形象地挖掘文中的美,使学生得到愉快和熏陶。这时,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就会容易得多。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将课堂变为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小狗咬了赫留金这个问题的舞台,让学生扮演文中出场的人物,着力把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围绕小狗主人是谁而产生的六次变化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学生通过形象、风趣的表演,能直观地感受到警官奥楚蔑洛夫善于见风使舵的特点。而在观看人物的滑稽表演中,学生又深刻地领会到了小说的主题。这就是揭示文中故事情节的美,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学生产生了快乐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进而他们会去仔细品味人物的细节和性格特征,这无疑会有效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缺乏在形象直观之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理性内涵的能力,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1、渲染审美氛围,创设审美情境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课文中的许多文学作品,其情感和美质往往是内蕴的。若要让学生发现美,必须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之中去,让作品中鲜明、真实、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在体味鉴赏文学作品时,借助音乐、画面,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创设出逼真的审美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如在学习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可以精选钢琴曲《星空》,正式上课前先播放一遍,乐曲优美的旋律及其表现出来的幽雅、静谧的意境可以深深陶醉学生,接着,再以《星空》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在音乐与诗歌共同交融成的审美氛围里,对诗歌的优美意境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认识。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上课伊始,多媒体播放《春之声》的乐曲,大屏幕上投影出一组春意盎然的图片,立刻让人感觉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听完课文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老师投影花团锦簇的桃花图,并配上乐曲声、鸟鸣声。在百花争艳的春花图边、在轻柔曼妙的音乐声里,在唧唧啾啾的鸟鸣声中,学生如同来到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身心完全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品味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产生了兴奋情绪,老师捕捉住这一学习状态最优化的“兴奋点”进行点拨诱导,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中逐步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开启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一种审美鉴赏的再创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以此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浓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会给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诗歌的意境,会使学生受到美的享受。

我在教学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蛐蛐与蝈蝈》时,有这样的一个情节:
        师:(生齐读结束)优美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呀!你们也陶醉在自己的声音里了吧!闭上眼,开始想,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呀?
        生1:我看到:夏天,烈日当头,树叶都蔫了,鸟也不叫了,人们昏昏欲睡,突然,树阴上草丛里传来蝈蛔的叫声。
        生2:我想到的是冬天,下雪的晚上,人们正靠着火炉烤火,很安静、很温暖。炉边的蛐蛐突然叫起来了,让人怀疑是蝈蝈的声音。
        师:描述的画面很清晰优美,诗人借炎炎夏日和寒冷冬日昆虫的鸣叫,赞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其实,吟诵大自然诗歌的岂只是蛔蝈和蛐蛐,大家还听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生1:我听到过夏天蝉的叫声。
        生2:还有青蛙“呱一一呱一—”的叫声。
        生3:闷热的午后,乌云深处传来奔雷的轰鸣。
        ……
        师:大家的联想很丰富,丝毫也不逊色于诗人。不过,我想我们的视野可以放得更宽广,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想想,大自然的诗歌,大自然的活力,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还有很多表现,比如春天破土的嫩芽——
        生1:冬天常绿的青松。    
        生2:夏天烈日下的荷花。
        生3:年年春天校园里绽放的桃花。
        师:看你们已经诗兴大发了,不妨随口仿照课文吟诵几句。
        生:大自然的画卷呀,从来都不会单调。当所有的树因寒风的袭击而枯黄,点缀在这枯黄的世界中就有一团青绿,那就是松树的挺拔风姿啊!(鼓掌)
生: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花朵在冰雪中消失,隐藏在某个角落就有一种芳香,在空气中飘荡,那就是寒梅的芬芳啊!(笑声掌声)
        此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真为孩子们高兴,他们的思维多么活跃,他们的想象多么丰富。这也许是一种全新的讲法,它打破了一灌到底的讲解,孩子们在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里,用丰富的想象,稚嫩的理解,美妙的语言去感悟诗人的情感、思想、精神、心境,实在是难能可贵。
        诗歌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美的教育,只要精心设计,就会让孩子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艺术美、语言美,咀嚼诗中的韵味,品味诗中的人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启审美想象,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激励学生创造美
        由感悟美、鉴赏美到创造美,这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而这“输出”就是创造。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悟力和审美创造力为基础,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
        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贬恶扬善的同时尤为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颖性。在提高辨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逆向思维。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就应该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写作上,首先,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延广延深。例:以“童话”为触因,在幻想中触发审美想像,从而创造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爱做梦的花季。教师可以通过拟人化、拟物化(即把自己幻化为某种自己喜爱的事物)、科学幻想化、理想现实化(即把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幻化为现实)等形式,编造童话故事,促使学生再现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按照自己独特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价值观念进行重组融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话世界。
        学生在写作中能创造美,在口语方面同样能创造美。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例如在“畅谈自己的理想”口语活动中,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要文明得体;二是仪态美,发言时要态度自然;三是思辨美,就是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例如在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语文综合活动中,由于话题能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最佳水平的愿望,而且话题有一定范围,学生能做适当准备,这对学生口语的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结果不少学生在演讲时,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幽默诙谐,仪态自然,整个课堂气氛洋溢着“满园春色”,讲者创造出美的语言、仪态、思辨,听者获得美的享受。“美”在口语教学中,在学生兴意盎然的发言中得到了渗透。
        实践能够表明,语文教学徜徉在美的氛围中,按一定的审美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发扬其审美个性。可以点石成金,可以使学生从课堂上的审美情趣向课外延伸,跳出家庭学校的生活圈子,认识社会真善美,接受美的熏陶,养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资料
        (1)《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主编
        (2)《宁鸿彬文选》漓江出版社
        (3)《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4)2001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第9页,《民乐在语文美育中的应用》作者李先梓、崔刚。
        (5)2001年第20期《语文教学通讯》第4页,《美的发现和发现的美》作者杨斌
        (6)朱光潜《谈美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