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陈嘉文
[导读]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陈嘉文
        (茂名市电白中学,广东茂名,525400)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从而使得信息化程度加深,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工具,在教育领域信息化工具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怎样有效应用信息工具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是当前教育领域需非常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引言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中小学生应对未来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活、学习、工作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等个体层面因素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影响因素对信息素养的作用机制还缺乏深入探讨及系统研究。
        1教育信息化对于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意义
        1.1课堂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增加更多趣味元素,为原本单向传播的教学活动注入活力,师生互动更具趣味性,从而将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对于课堂中重点以及难点问题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理,使教学手段更具多样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除此之外,结合信息技术具备的教育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保证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1.2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创新学习,使自身能力更完善,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和收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能够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信息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所以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及形式进一步优化。
        1.3与教育发展要求符合
        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将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符合教育改革相关要求。基于现阶段教育改革对于教师做出的要求来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这是社会发展在创新型人才方面的要求,在现阶段教育现代化中也是必然选择,创新型教师能够教育出创新型学生。
        2现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1学生缺乏信息自控力
        在搜索信息过程中,遇到不健康或者未经证实的信息,中学生的好奇心、参与感较重,自控力较弱,会随意发表评论、点赞、进行分享等,这就可能会触碰信息伦理道德。因此,在重视信息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中学生的自控力和信息道德意识。
        2.2信息发布渠道较为单一,更新不及时
        学校多是通过图书馆发布文献资源供广大师生进行学习,而部分图书馆仅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且更新不及时;有些图书馆提供了多元化的校外资源访问渠道,体现了对信息资源学习的重视,但只是简单介绍了几种访问方式,没有站在读者角度进行导航,使用不方便,且使用漫游账号访问量大时会出现访问失败,部分网站也不支持下载阅读,非常不便,不能满足访问需求。
        2.3学生缺少批判性思维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中学生受娱乐思想的影响较大,会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微博、贴吧、论坛等平台,且中学生的社会经历还有所欠缺,对网络信息缺乏辨别真实性的能力,特别是网络热点话题,会不加批判地选择相信,甚至助推其传播,严重的还会导致诈骗事件发生。


        3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方法
        3.1注重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育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载体,一方面应扭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偏差,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态度,促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正视信息技术对孩子学习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在线学习所需要的设备和环境,辅导或陪伴孩子进行在线学习,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引导孩子增强网络自制力,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
        3.2增加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信息技术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如合理增加学校网络教室的开放时间段,适当增加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频率,积极创设有意义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等。另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与学科结合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条件,增强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3.3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兴趣,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
        一是学校应积极组织上机模拟操作、在线论坛、信息技术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单独或相互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二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根据计算机使用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遇到障碍或困难时应加强鼓励,缓解学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造成的紧张情绪,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
        3.4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在信息素养教育中高校图书馆是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有着多种文献资源渠道,为信息素养教育保驾护航,引导中学生高效查阅使用各类信息。除了提供其他文献资源检索入口之外,图书馆还应不断丰富自身网站上的数字资源,在课堂之余,拓宽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图书馆借助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社交平台发布信息专项服务,举办知识竞赛,实现除慕课之外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3.5优化网络环境资源
        为提供学生更加开放和便捷的信息环境,学校可通过网络来共享把教师参加过评比的优秀教案及课件,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此外,学校可构建多媒体演播厅,向教师提供开展研讨活动及讲座的场所,应用网络信息软件展现出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不仅如此,也应倡导绿色网络行动,有效抵抗网络垃圾信息,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监测,确保信息安全性。为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学校要充实网络素材库以及课件资源,使教学网络资源更具多样化,以此规范网络教育教学环境。
        3.6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更新
        线上教学多以“微课”“慕课”的形式进行讲解,慕课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融合,并带来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促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但中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一些单调枯燥的课程给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测验或者小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整合利用新的资源,保证制作的短视频内容清晰且符合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任务展开课堂设计、课堂测验、课堂反思等工作。同时,教师不仅要巩固自身知识储备,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线上教学夯实根基。
        结束语
        要想更好地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我们有必要将最新技术、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在信息素养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要更加重视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5,(4):8-11.
        [2]散国伟,余丽芹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94-99.
        [4]李俊英.高师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慕课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1):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