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张日红
[导读] 创新思维是一种宝贵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青睐
        张日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华拔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33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宝贵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青睐,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融合创新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以其全面提高小学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引言
        创新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创新思维已逐渐成为了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采用创新思维培养方式展开小学教育,一定程度上讲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突破原本的思维模式局限,促使学生充分且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也需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制定适合其思维发展模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理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1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小学教育自始至终都极力推崇求同思维,并认为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与之对应的标准答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褒奖也只会留给那些回答正确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回答存在纰漏的学生,教师则只会留给他们批评和惩戒,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浓浓的畏惧感,甚至于将“死记硬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会出现明显的趋同性和固化性。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也是国家一直以来大量引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原因,受国家影响,教育部门也逐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视作今后教育工作推进的重点内容,尤其是那些思维意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更是要加强培养力度,相较于其他学龄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普遍更加旺盛,且尤为喜欢刨根问底,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彻底击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隔膜,为学生营造利于其身心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独立、思想先进的创新型人才,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2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2.1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于进步和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出符合其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从而构建出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知识内容萌发好奇心和探索欲,继而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师既要将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又要透过理论知识将做人的道理告知学生。总而言之,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型人才,教师通过制定目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型人格,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2.2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事实上并不是一个拥有独立化、特殊化标签的词语,这种潜力是人人都具备的,而判定创新的标准也不一定是要取得某一成果,只是对于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来讲,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形态:内隐和外显,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师要清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基础习惯抓起,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切忌大包大揽,一定要鼓励学生先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难题,倘若真到了解决不了的境况,那么此时教师便可以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顺思维路径,而后再让学生按照这一方向继续独立思考。
2.3多维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项思维又是发散性思维的分化之一。发散性思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多项思维;(2)侧向思维;(3)逆向思维。多项思维要求学生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和探讨同一问题,从而有效地发挥自身思维活力;侧向思维则要求学生需将自身的研究领域同其他领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从其他领域内收获一定的启发,而后再巧妙地利用这一启发性思维来解决自身领域内的难题;逆向思维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反向思维来解决常规思路下难以解决的难题,换言之就是让学生试着背逆自身原本的思维路径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本质上属于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其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不过创新思维却并非是一件容易培养和塑造的事情,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抓紧学生这一成长的黄金时期,多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想落实到实处,做到“四敢”:敢说、敢做、敢想、敢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独立自主型人格,为祖国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贾凯,逯小丹.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11)
        [2] 林桂有.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9(06)
        [3] 袁文景.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4)
        [4] 余瑞芳.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 新课程(中). 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