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张菲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
        张菲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河舒镇中心小学6378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使其能够在活跃思维的趋势下开放自身创造性,学会用创新意识思考问题,同时结合自身想象力,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易理解的通俗知识。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创新为引领的教育新局面逐渐打开,并作为教学的主力军,落实一系列教学创改举措。创新是教育发展历程中必经的环节,也是助力学科教育走向更高之巅的关键之举。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教学培养,将创新能力的培育视为教学之核心,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促进数学素养的深化。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理化学科,将伴随学生几乎整个学习生涯,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工作中,都将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的不良问题——缺乏创新,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教学上,更反映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创新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但很多学生创造性思维迟钝、创新意识模糊、创新能力薄弱,这股抗力的产生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偿性和规范性教学。
        一、重视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为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中之创新能力,相关教师可将课堂提问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和独立思考下获得创新思维的有效发散。在开展课堂提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将传统教学转化为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即要求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先学后教。如此,不仅能大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和探究能力的强化,也能使学生逐渐摆脱完全依赖教师的机械式学习。基于课堂提问这一交互性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要在实际授课中科学合理地开展课堂提问活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最有效的培育。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将相关知识整合为核心提纲,并将其作为课堂提问的探究性问题,以引导同学们在具体知识的解析中最大限度发散自身的数学创新思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掌握其相关计算。首先,以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的书本、笔盒,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什么图形呢?大家摸摸它们的四周,又会发现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帮助同学们回顾已学知识,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可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抛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有遇见过这些图形吗?知道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吗?请举例。借助这一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同时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去探寻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后续教学活动继续以课文提问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全程跟着教学进程活动,在问题思考和探究中,其创新思维也会得以发散,从而收获数学知识的解疑,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二、聚焦自主探究,拓展学生创新发展空间
        在数学活动的开设过程中,教师要极其重视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有了足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徜徉。而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兴趣,就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亦即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空间。

故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独立思考和集体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学习中朝着独当一面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彰显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提倡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自行学习,促其在教师构建的学习思考空间探究数学疑难。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者少多少”的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每四个同学为一组,思考教材中的导入问题。接着,多媒体上会投影出几道题,即819-251=?398+403=?135+578=?要求大家小组合作,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小组学习结束后,再引导大家进行验算,以反向思维进行结论的检验,可将减法与加法相互转化,如819-251=?转化为251加上多少会得到数字819,通过数学中的转换思想帮助同学们加强知识理解。经此,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在小组学习中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问题探究和分析中发散创新思维、深化创新意识,以获得数学创新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引入趣味情境,深化学生数学创新素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多需要生动趣味元素的参与,这样的课堂才能及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这一学习基础,学生才能更容易产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动力。趣味教学往往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或者其他动态情境中获得思维创新力的强化。而趣味情境的构建又能为学生创设创新力发展和运用的环境,使其能够在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运用的别样体验。所以,相关数学教师可以在一些抽象数学内容的教授中采取趣味教学的模式,并借助一系列创新之教学活动,以深化学生的数学的创新素养。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中的难点知识融入到趣味情境中,让学生置身于动态情境,深刻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促其落实数学素养的创新培育。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分数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同学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构建生活中常见的切蛋糕、切西瓜等场景,让同学们在情境中感知分数的形成,也借此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像在新知识的导入中,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大家观察投影展示的图片,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圆形蛋糕,如果大家想要将它分成相等的四块,应怎样操作呢?以此引出分数这一概念。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切蛋糕的动态过程,与同学们进行互动通过趣味情境的引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知识掌握也会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数学创新素养的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教师要注重创新教育,将创新融入到课堂创改中,让学生在科学的课堂提问、合理的自主探究和生动的趣味情境中获得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有效培养,同时发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实践精神,助其收获数学学习生涯初始阶段的创新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树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J].天津教育,2020(34):52-53.
        [2]褚微波.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