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张素如
[导读] 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张素如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第七中学  福建省 龙岩市  364000
        摘要: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它能够让初中生获得更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策略,运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精神品质。基于此,本文进一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引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初中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价值观。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魅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策略,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现阶段,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加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素养培养的重点与核心是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充分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量,同时培养其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在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过程中,可以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最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中还包含对道德文化的阐述,这就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具体分析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内含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类作品,其具有悠久历史、优美文风、浓厚感情等特点,将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完美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对文章中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把握,最为关键的是将其与教学过程完美结合,从而使学生从中学习到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授《出师表》这篇文章时,就可以从传统文化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学生通过结合课文,对传统文化能有一个大概认知和了解。《出师表》中蕴含很多传统文化,其中关于政治文化,诸葛亮写道“诚宜开张圣听,以广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实际是告诫后主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然后又说“亲贤臣,远小人”并进一步提出“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这里实际是对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阐述,告诉后主需要听取忠言。对于隐士文化诸葛亮又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体现了一种忘情于山水的思想,淡薄名利和官场,宁愿体验躬耕的艰辛,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顺应自然的传统文化。最后诸葛亮表明自己决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体现了忠君爱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
(二)在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在注重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需要有目标、有意识的对研究重点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常态化备课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且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的建议,将自己的研究意图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此外将课题研究作为教研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开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落实措施、实施效果、经验、存在问题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教师充分利用假期或者平时业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对社会和生活进行充分关注。教师利用线上方式组织学生了解龙岩地区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抗击疫情的故事,让他们对家国情怀深有感触;此外,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哀思,哀悼因为疫情而去世的同胞和抗击疫情牺牲的英雄;并且端午节期间,带领学生了解龙岩地区习俗,闻艾草,师生共同包粽子等活动。
(三)研究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和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正确理解字词含义就会有一定困难,也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写作背景的研究和分析,,这样在学生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后,那么就可以增强对文章主旨内容的理解,从而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传统文化蕴意。
        比如在学习《观沧海》这篇课文时,需要对其写作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后,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歌的作者曹操,他有很多卓越功绩,他在北方屯田时,兴修水利,解决缺乏军粮问题,同时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书;擅长诗歌,其风格大多慷慨悲壮,如《龟虽寿》、《短歌行》等;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并且在官渡大战中战胜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写这首诗歌时,曹操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再消灭掉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一统天下了,因此他的心情如同波涛一般汹涌澎湃。这就不难理解全文虽然写景,但是却借景来言志。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可以看出,作者拥有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他将自己宏伟抱负和广阔胸襟写进诗歌中,通过沧海形象表现出来,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雄浑苍劲的风格,是一篇不朽的优秀作品[3]。
(四)加强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积极阅读经典文章,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不断拓展知识面,促进语文知识技能的提高。积极加强经典阅读,能够使学生阅读量大幅度提高,促进加强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早晚自习课上,给学生制定出阅读计划,留住一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定期朗读经典文化作品。可以是唐诗、宋词、元曲或者其他古文作品。此外,教师在课后组织学生收集长篇小说或者故事、戏剧等,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每周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使其增加阅读储备量[4]。
(五)收获成果,积极反思
        每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将龙岩的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关注语文、文化和传统,从而进一步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热爱并且对地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他们也会喜欢这种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教学方式,这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信心。
        教师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后,会收获一定教学成果,但是还要进行积极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促进其可行性和实践性不断提升,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孛建杰.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科技资讯,2020,18(06):143+145.
        [2]危冕. 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34):351.
        [3]党社宁.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 人文之友, 2018, 000(011):239.
        [4]赖鸿英. 精选深挖,有效渗透——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J]. 考试周刊, 2016, 000(058):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