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杜玉梅
[导读] “以生为本”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之一
        杜玉梅
        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611400
        摘要:“以生为本”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之一,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标准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态度和方法以及情感等因素。同时,还要关注到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是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唤醒了学生的潜意识,智能特点有没有得到发挥等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材,设计教法,并能在课堂上针对学情变化及时调控课堂,灵活施教。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学习理念。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评价  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提高“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形成认知习惯和认知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形成数学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
        一、课程评价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课改前,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紧扣教材,按教材中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学生成了容器,只是被动接受,听老师灌输大量枯燥的、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等,课后又是题海战术,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的训练,记住了很多的东西,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智力和情感也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勤于动脑、动手,并且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归纳总结信息,在切身的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注重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体验
        传统数学课堂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课后题海战术的训练,忽视了数学课程的本质内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所以学习数学必须和解决实际的问题相联系。教师要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技能,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数学不再是单调、枯燥的符号,而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有生命力的学科,这样才能使学生爱数学,自主学数学。
        3.课堂体现师生平等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感染和影响的关系,在知识、思维和经验方面是彼此分享,互相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在教学评价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有权利对教师教学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的,这样通过学生的评价,就可以弥补不足。教师要虚心接受学生的评价,进行有效的反思,重新设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他们各有所获,各有所得。        
        二、评价教学目标
        1.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
        以前的教学只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过程和方法的落实,知识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而对情感因素基本上就忽略了,教学评价的重点也放在知识和技能上,这样就割裂了三维目标,使教学评价产生了偏差。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时要注重三维目标并举,既要重视掌握基本技能和结论性知识,又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2.注重预设性和生成性目标关系
        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既统一又有区别。预设性目标是教师根据学情按照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体系,依据课标理论指导进行有序教学而确立的教学目标。生成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情感及兴趣等素质发展的本质要求而形成的目标。在教学评价时不能紧盯着教案,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死扣过程,这种呆板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情的存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成性目标比预设性目标更具有探究的价值,因为它才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再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有价值的研究目标。但也不意味着漫无边际地生成目标,必须在知识体系范围之内进行生成,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注重预设性和生成性并举。
        3.教学目标实现多元化
        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不尽相同,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千差万别,因而教师要设计层次性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同层次的收获,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学评价也要有层次性,既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个性需求,实现评价的层次性,从而科学、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
        三、评价教师的行为
        “教”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实现教材的整合,在教的过程中实现“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教师要精心构建教学环境,然后要组织、调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难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时候再进行恰当、精炼的讲解或者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惑。教师成为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同时还要宏观调控课堂,微观把握学生的活动,做好反思研究。(1)转变教师角色。(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3)提高教学的素养。(4)有现代化的教学策略。(5)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
        四、评价学生的行为
        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学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好笔记,对教师所讲授的题型要反复练习,课堂上回答问题要精确到标准答案。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的行为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依靠个人力量和集体智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并获得知识。主要体现为能自主设计学习过程,并能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既有独立的学习的自控能力,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并能判断有核心价值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搜集资料信息,或者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到生活中寻找信息,研究解决问题,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评价教学结果
        教学结果是检测一堂课成败的关键点,但不是终结点,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学生掌握了没有,能不能达到融会贯通,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2)所获取的知识技能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学的合作研究而获得的。(3)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进步。(4)所学的经验和方法是否能够迁移到后续的学习、探究活动中。
        总之,我们要掌握教学评价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学生形成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郑其昕.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优化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资源, 2020(7):16-16.
        2. 傅赟锴. 发展视角下初中数学优化教学评价结构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 20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