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科教电视节目如何转型留住观众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9期   作者:焦学康
[导读] 电视作为一种借助于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电子媒体,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将信息直观生动、简洁明了的地传递给受众,与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介相比,更容易被教育水平等等不一的观众所理解。
        摘要:电视作为一种借助于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电子媒体,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将信息直观生动、简洁明了的地传递给受众,与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介相比,更容易被教育水平等等不一的观众所理解。在我国,十三亿人口中就有七亿人是农民,电视作为国民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办好农业科教电视节目,对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非常的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教;转型选题;农业
       
        
一.农业科教电视节目的重要性
        在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电视曾以 67% 的高选择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种传媒,即使是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机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当下,电视在农村家庭仍然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信息传播的过程。通过对农电视节目的播出,能够达到了以较小的投入、较大范围地推广目的,特别是地市级电视台,应更多更好地制作适合当地需求的对农科普电视节目,让科技传递到农民手里。
        以往一大批以农业为题材、主要面向广大农民以及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荧屏佳作,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至今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科教影像工作者,能否善用电视媒体这一载体,摄制出观众看着乐、听得懂、学得快、用得上的优秀农业科教片,关键在于三个能否。其一,能否第一时间回应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需求,利用电视媒体的强时效性,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满足农民最迫切的求知愿望;其二,能否紧跟时代的变化,针对农教片观众的结构性调整,在选题上及时反映市场热点与技术变革,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技术,以激发各类农业从业人员的兴趣点,并促成其观片后借鉴性的实践活动;其三,能否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影情趣,在叙事手法以及影音元素的运用上做到寓教于乐,以增强农教片的观赏性,令观众群由农村拓展至城市。
        二.农业科教片的选题原则
        1 坚持“内容为先”的原则
        农业科技类节目要选择那些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让农民一看就想学、学了就有用、用了就赚钱的实用信息,特别是要选择那些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投入少、能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内容,使节目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切实的帮助,使农民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农业科教电视节目才能赢得农民的喜爱,而只有农民喜爱的、对农民有用的节目才具有最高的收视率。
        当前,农民最需要的信息包括:一是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二是农副产品的供求买卖信息;三是养殖业、种植业、病害防治等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四是劳务用工信息;五是和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例如我们制作的《老徐带你逛果园》,就是介绍利用自然泡塘和稻田养殖河蟹,一方面泡塘和稻田养蟹利用了现有的或闲置的资源,前期投入少;另一方面饲养管理技术容易掌握,投入人力少,另外既能获得养蟹的收入,还能使稻田增产。在东北,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如果稻农都能发展稻田养蟹,既可以帮助农民在较少的前期投入的条件下增收,又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2 时效性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科教节目创作人员要吃透国家对农政策,及时向农民宣传党的政策信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了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对于一号文件的执行和落实又会有相关的政策措施,农民对这些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电视媒体。

农业科教节目要对中央的文件精神和相关政策加以解读,帮助农民及时领会和理解;第二,选题要体现时代特征,紧紧围绕政府、农业部门和特定收视群体所关心的问题来组织节目选题。好的政策往往离不开最新科技成果的支撑,科教节目可以为政策的执行提供推动力,成为农业政策的形象化解读。像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低碳经济、粮食丰产工程中相关内容,都可以成为农业科教节目的选题。
        3 关注农业科技最新发展
        科技知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三十亩地一头牛”的传统农业逐渐被现代农业所取代,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已经成为现代农民的新需求。据报道,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湖南南部验收超级杂交水稻,一位老农走过来说:“袁老师,我要特别地感谢你。我种了一辈子田,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产量……”袁隆平率领的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水稻(二期)的亩产量提高到了800kg。而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kg。如果让广大农民能尽早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科技信息,势必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一项对浙江、湖北、广东、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等7省28个县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突出;农技推广体制不合理;农技推广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技推广政策和制度有较大缺陷。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普及能力。由此导致我国每年取得的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约有2/3停留在实验室或试验田里 。而农业科技类电视节目,以其高效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受众,正在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方式。作为农业科技节目,要想做到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引入到节目中,根本途径是利用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实用性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选题的目标范围,节目创作人员和农业科技人员、节目制作机构和农业科技部门的密切配合、紧密合作,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合力。确保能够在农业科技电视节目中传播最新技术,加强节目内容的创新性专业性、权威性,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
        三.农业科教电视节目如何转型留住观众?
        1.农业科教节目需要故事化
        以往,农业科教电视节目注重以“教”为本,通常一板一眼讲技术,如同我们上学时看的教科书,枯燥乏味,不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强调知识性,缺乏故事性。这种片子的制作模式在彩色电视刚刚兴起,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七八十年代尚且时兴。而在娱乐节目铺天盖地而来的今天,如果再以工工整整的画面配合翔实的解说词,来传授知识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全民娱乐的今天,农业科教片的存在意义依然重要,但急需改革,改变陈旧老套的讲课模式,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故事性,让农民以及城市观众既获取了知识,又享受了故事。众所周知,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栏目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开办的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目的的节目专栏,其宗旨就是服务三农,沟通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发展。而2016年以前,由于该栏目注重技术推广,弱化节目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其它栏目的争相改版中,其收视率一路走低,使其不得不开始重新改版,变换画风,开始注重科教片的呈现方式,更加注重故事性,在故事中寓教于乐地渗入实用技术。
        2农业科教节目需要人物化
        在西方国家,欧美科教片十分注重纪实精神,通过偏向于以忠实的记录过程来感动观众。在中国,观众则历来偏好热闹,喜欢有人物、有故事的节目。一个故事要想讲得动听,那么必须要有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故事赋予人物。2016年,我们一直为山东卫视农科频道《乡村季风》栏目做一档子栏目,叫做《老徐带你逛果园》,在这期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一位草莓公主作为我们故事的讲述者,通过对她的采访,了解她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放弃白领工作,自主创业开创草莓种植事业的故事,在她讲述自己的种植经历的过程中,将种植技术渗入故事。随着主人公对自己创业故事的娓娓道来,观众不自觉地接受了她的种植经验,在故事中品味了人生,在人生故事中学习了种植草莓的技术要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