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工程车辆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前工程项目机械化发展下,工程车辆数量与类型逐渐增多,如何做好车辆管理成为现场管理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工程车辆维修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车辆维修水平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工程车辆;车辆维修;维修问题;车辆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不时发生工厂安全事故和劳资纠纷。如何安全,高效,有序地生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的创新,解决施工管理中的“监管薄弱、监督方式落后”问题,已成为建设管理的必然选择。
1工程车辆维修若干问题分析
1.1维修市场发展缓慢
工程是区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工程,也是社会各大行业发展的基础工程。车辆是工程施工建设及后期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但就目前工程车辆维修发展现状而言,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难以满足工程事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工程车辆维修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进程比较滞后,缺乏完善的维修体系和专业的维修人,并且对工程车辆维修人才的管理及定位也不够清晰明了,严重限制了我国工程车辆维修市场的长效发展。此外,维修人员的综合水平和专业技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很多维修人员对工程车辆维修缺乏深刻的认识,维修管理水平不高,维修机制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整个工程车辆维修市场发展进程较为缓慢,甚至一些地区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
1.2工程车辆故障诊断的局限性
故障诊断是故障维修的首要环节,只有诊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原因、严重程度才能为故障维修提供参考性意见,进而选择合理的维修方法。但工程车辆本身较为复杂,故障问题的形成和表现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化特征,而故障问题的主要特点分类如下:第一,工程车辆所常见的故障问题大多可以利用故障树法进行归纳表述,表现出一定的层次化特点;第二,工程车辆故障问题通常难以通过数学算法进行描述;第三,对于工程车辆常见的故障问题来说,多数为单独性故障,由一种起因引发的一种故障,但也可能出现一种起因引发多个故障、多种起因引发一个故障等,所以故障诊断方法若较为单一固定,那么很难在不同的境况下快速明确故障类型与起因,不利于故障维修的顺利进行;第四,当前工程车辆的保有量较大,故障产生的起因和表现形式存在的关系是具有规律性的,所以若想保证故障问题诊断与维修的可靠性,需要保证驾驶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能够通过观察故障的类型来判断故障的可能起因,再通过测试方法来逐个排除最终找到确切的起因。因此,传统的工程车辆故障诊断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固定的故障信号,难以诊断出多种车辆故障问题。同时所涉及的检测设备如工程车辆检测线、故障自诊断设备等,其检测结果也只能表现出工程车辆部分结构的技术情况,依然很难快速明确故障的起因,这也为工程车辆维修人员在开展维修工作时常常难以明确头绪,带来一定不便。
1.3维修费用比较高,经费超预算
由于工程车辆使用频繁,行驶环境复杂多变,经常在复杂地形和泥泞道路上行驶,对车辆性能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为满足工程持续、稳定运行的需求,工程多会配置大量车辆,而车辆保养周期相对比较短,磨损消耗比较严重,致使车辆的维修和保养费用支出比较高,经常发生超预算问题。
2工程车辆维修管理的提升措施
2.1规范工程车辆维修市场
无论何种市场,要实现高效、稳健的发展,都需要市场实际发展大环境的支撑。工程车辆维修也不例外。为提升维修水平,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工程车辆维修市场的制度和规范。
此外,还要结合工程车辆的特性,制定车辆预期检修制度,在日常检修中,按照预期检修制度的内容,开展维修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工程车辆维修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工程车辆维修市场的整体环境,也是提升工程车辆维修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想规范工程车辆维修市场,实现稳健发展,就必须根据工程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满足工程车辆维修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文明的市场环境。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营造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促使工程车辆维修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2强设备维修及使用管理
第一,对维修人员综合资质进行考核。如汽车专用示波器、四轮定位仪、扫描仪、电脑动平衡机等设备,这类检测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性产物,因此需要维修人员熟悉并熟练掌握与应用这类设备及技术,才能保证工程车辆维修的有效性。针对一些设备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尾气分析仪除了对汽车尾气进行分析之外,还能对故障诊断起到一定帮助。第二,做好维修设备的维护工作。维修设备的维护是保证工程车辆维修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包括设备和工具的检查、保养、更换、校准等,部分设备需要根据制造商要求进行升级,避免在使用时出现设备工具功能性或使用效果无法匹配的现象,保证车辆维修的效率性,在部分设备的补充购置方面,需要针对生产商的资质及信誉进行分析,并且设备需要多家比对,同时还要保证与现有其他设备的配套性,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2.3技术或资源关联
在技术和资源的关联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借助车辆中所携带的GPS导航设备,把所有的信息直接传递给运行中枢,由该系统进一步规划后续的行进路线,当然考虑到如果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相对较差,或者对各类数据的存储能力不足时,可以考虑建立离线状态的设备,即根据车辆本身的行进路线和信息处理方法,统一性更新所有车辆中所携带的GPS导航系统信息,只不过该方法的使用阶段,会导致信息延误,因此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车载系统要通过当前系统内已经建立的通信装置,把取得的信息直接反馈给已经建立的GPS管理系统内,该系统可以通过对相关区域、相关位置的信息发布和整理等,让最终所取得的所有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升级。
2.4切实做好准备工作,编制应急预案
当车辆驾驶人员接到运输任务之后,需要对运输计划、运输物料的内容、运输条件等进行全面了解。先了解运输线路的路况、气候条件等,制定完善有效的计划,确定运输车辆的种类和数量,避免因车辆投入不足或者投入过大造成无故浪费的问题。其次,按照实际运输计划,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载重车辆,既要符合工程装载运输的基本能力,又要满足路况和施工进度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小型工程都会铺设简易的道路,道路崎岖复杂,可选择中型或者小型运输车辆来完成运输任务,保证运输的安全性。
2.5开展集中式的车辆保险管理
在工程车辆使用管理中,除维修、加油之外,保险费用的占比也比较大,车辆保险多为强制险,是必须支出的费用。在具体管理中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消耗,就必须合理控制保险费用。开展集中统一的保险管理,按照车辆实际运行状况,对比分析各大保险公司的保险优惠条款,选择优惠力度大、信誉好的保险公司,以降低车辆保险支出费用,尤其是要特别注意特殊责任的赔付,最大限度提升工程车辆保险效果,降低经济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车辆的运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内部构件的质量和车辆性能都会不断降低,所以在工程车辆管理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车辆技术指标变化,并强化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积极做好车辆保险工作,从多方面提高工程车辆维护保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新明,张建修.关于工程车辆维修若干问题的研究[J].水利电力机械,2007(09):83-85.
[2]杨林,郑维华,许鹏.工程车辆信息化智能管理研究[J].工程机械,2019,50(03):1-6,105.
[3]康肖光.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