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与实施要点 朱辉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朱辉1 朱金祥2 刘国芳2 汤步凯2
[导读] 摘要: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1盱眙县东灌区管理所  211751;2盱眙县黄花塘水利服务站  211731
        摘要: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取得了十分广泛应用,同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还可以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
        引言
        根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工程灌溉计划实施的效率,防止发生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进而达到农田水利工程科学建设的目标。所以,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时,需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将其发展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落实到位,进而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指当地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依照当地水文特征予以科学合理的资源灌溉,这样既能提升灌溉效果,又能节约水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益。当前,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其中喷灌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该项技术主要是借助压力把水资源以喷洒的方式输送到农田当中,不但节约水资源,还能减少劳动力,增加农田产量,为此被农田水利工程广泛应用。而微灌技术则是对农作物的根部输送水分,通过精准控制,实现灌溉周期短,水流量小,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2.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1 喷灌式节水技术
        在大规模农田中,主要使用喷灌式节水技术,利用喷灌机压力转动卷盘,让卷盘作为中心旋转,向四周灌溉。喷灌机的工作方式简便,在喷灌机上安装喷头,以便于获取充足压力,实现稳定喷灌,完成大规模农田的喷灌作业。在设计喷灌节水设备时,要全面掌握农田的具体情况,到现场调研,充分分析地理条件,才能让设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能够保证灌溉水量达到农作物生长需要。应用喷灌机可随时移动设备,对农田进行全面的喷灌,全程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充分结合自动化设备,保证灌溉效率。但由于喷灌式设备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且灌溉期间还需要其他设备配合,对于农民的操作技能提出一定要求。
        2.2 滴灌技术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而言,可用水源常常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所以在农田灌溉中,可引进滴灌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于管道系统和毛管上安装的灌水器,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缓慢均匀地滴入到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也更加有利于用水量的节约(滴灌比喷灌节水33%,比畦灌节水81.60%)。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具体应用中,可按照实际需求,通过固定式灌溉法和移动式灌溉法来进行灌溉。通常情况下,农作物更加倾向于自动灌溉,以此来保障农作物需要水分时得到及时灌溉,这样不仅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也可以最大限度节约用水量。但是这种灌溉方式很容易出现管道堵塞情况,所以在具体应用时,需先将水中杂质清除,做好管道的疏通,再开始滴灌,以此来保障灌溉质量。
        2.3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对于农业灌溉来说,为了使其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需要通过低压管灌输水技术来降低运输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保障。低压管灌输水技术能够使相同的水量分散到更大的土地面积上,进而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升。这项技术既能够使电力资源得到节约,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4 防渗式灌溉技术与管道输水技术
        渠道输水作为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上,需要加强对渠道输水防渗技术的利用,也就是防渗式灌溉技术。渠道输水或多或少的都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在防渗式灌溉技术的选择上,就需要对断面结构方式进行科学确定,采用一些混凝土护面、浆砌石衬砌以及塑料薄膜的等方式做好防渗,减少水源输送农田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其中砌筑石料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使用上,能够对70%或者80%的下渗量都能做到有效控制,有着比较好的防渗效果。而对于混凝土渠道来说,应该首选U形渠,能够在扩大渠道传输水量的同时,并且缩小过水断面,对于灌溉效率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运输水资源时,会造成水面蒸发与渠床杂草蒸发的问题,这些都会使水资源造成浪费,所以需要通过管道对水资源进行运输。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管道材料的选择工作,管道材料的腐蚀系数不能过高,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水分蒸发的问题,进而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
        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要点
        3.1 强化人员节能施工意识
        对于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优化发展而言,其优化发展的主体仍然是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而优化发展则是一种突破传统的行为,怎样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进而使农田水利工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建设,是现阶段管理人员需要研究的。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使他们的发展意识与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对先进管理模式与思想的不断学习,并从本质上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真正的管理优化以及良好绿色灌溉工程管理。
        3.2 调整水资源的使用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水资源较为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倡导节约水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过对于农业灌溉来说,其不仅会对大量的水资源进行应用,同时对于水资源使用量的控制要求也较为严格。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节水灌溉技术与相关设备进行优化,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要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当地水资源规划与气候条件来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相关企业需要贯彻科学发展理念,进而对农田生产用水与农村生活用水进行合理规划,而且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数据与当地水资源状态等信息对灌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使水资源的规划配置与当地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结合,使水资源的应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要在当地宣传节约用水的理念,使农田水利灌溉期间应用节水技术的效果得到进一步保障。
        3.3 节水灌溉技术升级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从技术手段上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需解除由于传统的农田种植观念制约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应对措施上,可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升级,提高对农田种植结构的适应,从而有效提高灌溉节水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可以采取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方式,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开来,获得农田种植主体的关注与认识,更好地与农村水资源情况相结合,科学实施农田节水灌溉,转变农田种植观念,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业领域的不断发展,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把农田灌溉节水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利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灌溉需求、具体灌溉设备施工与维护难度进行方案调整,并且需要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来进行推广宣传,进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环保和节水等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承泰.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与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2.
        [2]程立.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169.
        [3]呼志礼.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9(32):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