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连云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可以说是其难点性问题,解决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对我国建筑施工的整体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普及与使用,人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好的效用,最终达到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目标,在实际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需要考虑温度对于整体施工工作带来的影响。基于此,以下对房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析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施工流程。而浇筑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在建筑工程获得健康发展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技术内涵,优化技术应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而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效益。现阶段,我国混凝土浇筑技术已逐渐衍生出多种技术类型,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流程,进行转化,可以有效地彰显浇筑技术的基础性和必要性,继而对建筑工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
简单来说,混凝土浇筑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水泥的胶合作用将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并将这种混合物倒入既定的模具中,以追求结实耐用并且成本降低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人力一层层水泥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可以完成传统上较难完成的形态,并且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的付出,工人只需要在施工前确定好想要的结构形态,并制定好相应的建筑模型后,就可以进行浇筑工作,有效的缩短了整个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升了我国建筑的结构强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之中。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本方法
2.1全面分层
全面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很多优势,它主要是利用分层浇筑的模式来将整个浇注工艺分开进行。在确保整个浇注工艺的精准施工之外,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系数。而且,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使整体更加容易筑成,非常适合一些大型的施工现场。通常在实际应用时,首先需要经过浇筑前处理。在确保无误之后,再进行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浇筑。
2.2斜面分层浇筑
对于斜面分层浇筑来说,通常主要会在一些结构长度较大的项目之中,整个浇筑工作必须做到一次到顶,同时还要一边浇筑一边振捣。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从底部结构入手,逐步上升,以此能够有效防止结构裂缝出现,促使浇筑工作的综合质量有所提升。通常来说,之所以会有裂缝出现,主要原因便是温度变化过快,亦或者出现了水化热反应。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一些综合性能较强的水泥,并在里面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促使其抗裂性能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对浇筑工作的厚度予以控制,使得浇筑面和散热面有所扩大,大幅度降低温度裂缝出现的概率。
2.3分段分层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一般会被用在结构较大的建筑工程当中,它其实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的一个拓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出现很长距离的工程时,通常会考虑用分段分层的方法。分段分层首先应该进行浇筑前处理,再确定具体的浇筑位置和顺序。在混凝土实现初凝固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段分层浇筑。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扩大建筑施工的稳定性。
3房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振捣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到随浇随捣,这样才能够保证深处的混凝土得到捣实。振捣棒宜选用垂直振捣的方法,若利用斜向振捣方法,混凝土的表面与振捣棒之间的角度应控制在约45°。结合工程施工当中钢筋和模板具有的实际状况进行考虑,合理配置振捣设备,插点均匀排列,移动间距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振捣施工质量,一般不超过作用半径的1/2,以300~500mm为宜,插入下层深度至少50mm。振捣实际操作过程中,宜采用“快速插入放缓拔出”的方式,以避免混凝土混合料发生分层、离析、空洞等情况。
3.2基础浇筑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征及特点,明确不同建筑浇筑的要求和类别,并对浇筑技术进行分析。通常来讲,根据施工形态的不同,可将浇筑技术划分为条形、大体积和阶梯状等3种类型。而根据施工要求和特征,可又可将其划分为全面浇筑、阶段浇筑和斜坡浇筑等3种常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相应的浇筑技术和方法。譬如在大体积浇筑时,施工人员可用全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施工作业,确保相邻阶层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缝隙。而为保障浇筑施工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施工人员可设置相应的“浇带”,以此防治混凝土冷缩后出现过度膨胀和收缩等问题。
3.3剪力墙浇筑
在对剪力墙浇筑的时候,通常主要采用的方式基本上都以长条形流水线居多,在实际浇筑时,可以逐渐延长实际浇筑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连续施工,整个过程不能有任何间断出现。在进行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为了提升综合效果,可以额外建立一条施工缝隙,但需要注意的是门洞和窗洞部分设计不能有所忽视。对于接口位置,在浇筑工作全部结束之后,还要尝试进一步提高振捣的力度,以此提升结构本身的密实度。除此之外,针对墙体本身的孔洞位置,还要确保其能够和混凝土原有的高度保持一致,而振捣棒则需要和洞口之间保持30~35cm的距离。在振捣的过程中,力度应当合理控制,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力度太小,很容易就会造成振捣不到位,而如果力度过大,又会导致洞口部分有变形问题出现。不仅如此,在进行剪力墙施工的时候,对于钢筋的厚度也要展开有效控制,以防会对浇筑工作的实际效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全面保护,避免钢筋发生移动,出现碰撞,导致施工安全性下滑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4位置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和注意钢筋的位置,明确钢筋架构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如果钢筋位置出现偏差或错误,应采用相对科学的举措来矫正,从而确保浇筑结构的稳定和牢固。此外,由于建筑主梁分布着密度较高的钢筋,所以在浇筑该部分时,需要格外的细致和严格,不能出现任何的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行为,尤其不能在不明确钢筋位置的情况下开展浇筑作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钢筋在混凝土浇筑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浇筑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与日俱增,对高质量建筑工程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重点做好混凝土配置施工、模板施工、钢筋施工、浇筑施工、振捣施工以及养护施工等关键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管控工作,这样才能全面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戚亚林.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8):26-27.
[2]何博.对房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4):10-11.
[3]张鹏翔.房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2-23.
[4]柴晓华.房建混凝土浇筑的监理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9(01):98-99.
[5]李四祥.房建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