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磷化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磷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开采越来越多。在对磷矿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周边的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周边地质会出现坍塌、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磷矿开采的企业和单位要重视对矿山周边的地质环境保护,采取相对应的恢复治理措施,以降低矿山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基于此,文章围绕昆阳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的恢复治理措施展开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引言
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对土地资源及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较为严重,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环境问题。国家制定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解决好社会需求与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关系,在合理开发矿山资源的同时,做好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较大破坏、防治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等问题,要求做到正在开采或者闭坑的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恢复治理。矿山资源开采、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写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昆阳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开采方案的编制,对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程序和要点进行探讨。
1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类型
在矿山资源开采中,由于采掘边坡破坏、岩土体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破坏矿山的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露天矿山山体滑坡现象。滑坡并非自然生成,多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条件不稳定引发。矿山山体滑坡很大原因在于矿产资源过度开发,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若存在强降雨等因素,甚至会加大损坏程度,造成更大危害。2)深部地下水位变化。矿山资源开采主要在地下作业,且开挖深度越开采深度越大。在整个开采环节将会改变矿山结构,进而影响地下水位。尤其在长期疏排工作中,极易破坏地下含水层的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引发地质灾害。3)矿山环境变化。由于矿山资源开采深度越来越大,转地下开采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地下空间,影响地表结构的密实度,很容易引发山体变形,甚至山体塌陷等灾害。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1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在我国开采矿产资源的初期,很少有人会关注到大量开采矿产资源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开采的相关企业只会把精力放在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上,并竭力追求低的成本和高的利润,对于保障后期企业的持续发展采取忽视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如今矿山地质问题的出现。建矿初期,是我国的经济建设整体起步较晚,开采资源的设备和工艺相对较落后,这就导致了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效率低下,简易的开采活动导致地质环境遭受破坏,并且企业在当时的经济体制推动下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导致矿山周边乌云滚滚,自然环境破坏。对矿山周边的居民健康生活影响严重,并且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大力地推动矿山生成标准化、工业化进程,导致每年的磷矿消耗量呈快速递增趋势。并且我国的矿山区域分布较广、分散,但由于开采企业在开采过程中采取过于简易的开采方式,后期没有采取相对应的环境恢复措施,导致开采区域周边的土地塌陷、水位下降,地表水疏导不当对地下开采造成大涌水、淹井事故,这为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生存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2.2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问题
磷矿开采矿山范围内主要固体废弃物包括废石(土)渣和生活垃圾。废石(土)渣主要利用方式为修路路基,剩余未利用部分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集中处理。昆阳磷矿剥离物粉砂岩产生废渣量极多,主要作为场地整平和路基垫层,不外运,填埋处理,无其它利用方式。
2.3地质灾害问题严重
磷矿的开采作业本身是一个高危职业,磷矿开采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害、机械、设备损坏,并给开采单位和工人家属带来损失。露天转地下开采矿井都会存在斜巷井,斜巷井内部会有众多的浮石环绕,导致巷井内以及周围容易出现片帮、冒顶、碎石掉落、涌水、突水的现象,经过的矿采工作人员稍有不注意就容易被矿石砸伤,斜巷井内存在较大的人员、设备安全隐患,造成采场淹水、溺死、污水泡坏、腐蚀井下设备。因此,要求矿山开采的企业单位和工作人员提高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增强对资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对井下的操作作业采取及时的监控和防护。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矿山企业自身要增强对矿山周边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转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和思想,运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引用新型技术和设备,推动矿山开采作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能高效。首先,要尽早出台矿山工作期间的管理计划,并且在开采前后和过程中都要不断完善对自身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要以积极的态度引进和利用科学、先进的开采技术,对于一些落后、老旧的设备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再加以利用,以此降低传统模式开采矿山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矿山开采作业的整体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开采企业的高能、高效发展。其次,要明晰环境保护的治理目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一切坚持以安全、清洁、高效利用为原则,推动企业内部员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后期矿山环境保护的治理工作中,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对环境保护和节能给今后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要做到科学处理废渣、废气、废水,准确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预防和防治多管齐下,保障矿山今后的绿色发展。
3.2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及破坏的趋势研究
近年来昆阳磷矿露天采场面积增加速度明显降低,部分矿山固体废弃物堆放及排土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矿山固体废弃物排土场表面的覆土植被和生态系统均得到恢复,在排土场进行开展现代农业种植,排土场稳定性、地下水质研究,对露天采坑特别是高陡岩质边坡的采坑的生态恢复工作已经开展。因此,现阶段露天采坑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堆放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不断改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和磷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地面塌陷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程度不是很明显,治理难度相对较轻,加之对地面塌陷治理方法相对成熟,故目前全市地面塌陷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在可治、可控的范围内。
3.3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和舆论效应,通过报刊、电视、微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广泛宣传矿山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和减灾防灾技能。同时,定期举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会议等,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加应急避险能力。此外,针对相关人员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地质灾害防治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积极学习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措施、保护方案,增强减灾、救灾能力,监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矿山露天开采施工作业还有待完善。露天区域的矿山开采和环境恢复还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法律条规的明确出台,以及开采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上的不断完善,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才能够推动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得以改善,并且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广济,朱涛,杜华明.河南省焦枝铁路月山编组站北侧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西部资源,2018(1):77-78.
[2]杨与靖.高原高山峡谷区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研究:以西藏甲玛、玉龙铜矿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9(S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