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现状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廖维勇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关于天然气的供应安全问题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比如:天然气供应数量不足、价格异常波动等。
        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关于天然气的供应安全问题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比如:天然气供应数量不足、价格异常波动等。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天然气目前面临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天然气供应安全现状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能够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天然气;供应安全;建议
        1 天然气供应安全概述
        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定义是天然气供给的保障情况。评价天然气供给的保障情况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分别为:数量是否充足、稳定可靠性高低以及价格,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消费者需要天然气时能够及时足量获得,供应持续稳定可靠,价格上可承受、可负担,则天然气供应安全是有保障的[1]。
        2 对天然气供应安全担忧的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人们之所以对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充满担忧,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分别为:天然气供应紧张、天然气价格大涨、天然气进口短供以及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增加。将这几点因素进行总结后,就可以发现导致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气需求增加过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市场改革进程不协调[2]。
        2.1 天然气消费需求过于旺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天然气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这久使得人们对于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过于旺盛。天然气是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为了响应人民群众对清洁空气的诉求,近年来政府先后推出大气污染防治和保卫蓝天行动计划,以天然气替代燃煤是最便捷有效的实施办法,一些地方在推广天然气替代燃煤过程中没有统筹考虑到实际供应能力情况,过度超前发展,导致天然气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加剧了短期供需矛盾。
        2.2 天然气基础设施不足
        天然气基础设施包括管道、储气库和LNG 接收站等,设施不足最主要体现在储气库上。
        如果我国对于天然气的储气能力过低,这就会导致季节调峰能力弹性不足,因此,加剧了冬季需求高峰时的供需矛盾。利用上游气田调峰会对气田正常运行和气井生产能力造成影响,强制压减下游企业用气需求又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也明显滞后,由于管道投资不足,管道之间互联互通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对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剂和统筹平衡也构成了制约。
        2.3 天然气市场改革进程不协调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强调“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天然气价格进行市场化改革,但是配套改革进度不一。例如:上游勘探开发和生产环节的体制改革步伐迟缓,供应主体多元化发展缓慢,缺乏有效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快放开天然气供应价格管制导致价格上涨乱象,影响了整个产业有序发展。LNG 进口名义上已放开,但新市场主体参与LNG 进口还存在各种隐形障碍和现实条件制约。下游涉及民生,市场顺价不通畅、不及时,价格交叉补贴,过度管制和管制不到位并存,影响行业效率和供应保障。
        3 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建议
        国内外的天然气资源潜力、政策导向和能源市场发展趋势都有利于我国扩大天然气消费利用,有利于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但要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供应安全,做到天然气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仅靠这些优势还是不够的,我国必须努力实现天然气增供应和降成本,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促进全球天然气市场融合,推动塑造良好的国内外发展环境[3]。
        3.1 加快推动上游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
        虽然国内天然气生产增长较快,但和需求增长比起来仍然不足。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和生产力度,释放资源潜力。通过竞争提效率、降成本、增供应。

一是完善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区块退出机制,对已出让但尚未达到国家规定勘探投入和工作量标准的一律收回,在重新向社会招标出让时原企业不得参与;二是逐步提高天然气探矿权的投入标准和要求;三是对勘探期税费实施减免,取得成果后再补缴,对首次参与国内勘探开发的企业予以特别支持;四是在取消外资进入勘探开发领域的合资合作限制后,要进一步清理外资参与国内勘探开发的各种隐性约束;五是完善地质资料汇缴工作,区块退出时相关地质资料要同时汇缴并免费提供给新勘探主体使用;六是建立探矿权采矿权流转交易市场,完善转让、储量及价值评估等规则。
        3.2 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天然气供应安全包含着价格可承受可负担的含义,这并不等于天然气价格不能上涨,而是要求天然气价格的变动不能离谱,不能严重脱离供需基本面实际情况,不能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忍耐限度。天然气价格改革进程要和产业链体制改革进程相匹配,在加强垄断环节监管的同时,有序放开可竞争环节形成市场竞争,根据市场竞争发育程度逐步减少价格管制,同步强化对串谋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逐步形成由市场来决定天然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的差别价格体系,通过合理价格变动来调节供应和需求,发挥市场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3.3 着力加大储气设施能力建设
        提升储气能力是解决季节性供需矛盾的主要举措,一是鼓励现有油气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参股地下储气库建设,按比例分享储气能力权益;二是加快放开储气地质构造的使用权,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利用枯竭油气藏、盐穴等建设地下储气库,尽快提高社会储气能力;三是配套完善油气、盐业等矿业权转让、废弃核销机制以及已开发油气田、盐矿作价评估机制,确保新市场主体进入储气库领域的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四是鼓励探索多种储气库运营模式,调动储气库建设积极性;五是支持LNG 储罐集约规模化建设。
        3.4 加强管网建设投资和互联互通
        一是以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组建为契机,优化跨省长输管网规划布局,加大管网互联互通投资与建设;二是统筹协调跨省管网和省内长输管网的运行调度关系,全面实现天然气运输和销售分离,禁止天然气运输企业统购统销;三是确保管道开口和管输能力的公平有序开放;四是加强对管输环节监管,保障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保证服务到位,控制成本费用,保证合理收益。
        3.5 确保LNG 进口设施公平开放
        一是鼓励现有 LNG 接收站项目扩大接卸能力、存储能力和气化外输能力;二是新建接收站岸线资源优先向新市场主体开放,接收站项目确保能够和国家管网公司所属管网系统联通;三是保障国家管网公司控制的 LNG 接收站能力向社会公平开放使用。
        3.6加大海外天然气资源多元化引进力度
        一是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海外天然气气田开发和天然气液化项目投资;二是鼓励以多种合作形式将境外天然气资源引进回国;三是在保障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支持其他市场主体开展与俄罗斯、蒙古和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项目,拓宽合作渠道和合作方式;四是在政府指导下组建LNG 国际采购联盟,提高集体贸易谈判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冬季国内供应偏紧、局部价格上涨、进口管道气短供和进口依存度上升是引发对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担忧的直接因素,需求过于旺盛、基础设施不足、改革进程不协调是造成供应安全担忧的深层次原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快国内油气上游改革、发挥价格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大海外资源引进力度、推进全球天然气市场融合,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珺,谭金萍.“一带一路”能源投资背景下的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分析[J].天然气工业,2020(11):159-167.
        [2]单卫国,何春蕾.新冠疫情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和中长期气价走势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20(05):1-6+39.
        [3]张华,张荣.供应安全下天然气进出口国共建基础设施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20(06):11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