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古丽扎尔.尼亚孜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古丽扎尔.尼亚孜
[导读]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伊犁州环境监测站  新疆伊犁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土地整理对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就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现状来看,由于没有给予生态环境保护足够的关注度,加上缺乏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这就使得土地整理为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揭示了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1  概述
        在土地整理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各时代的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制定相关制度与措施,加大对土地结构、布局优化、改革、管理力度,以促进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只有通过土地整理才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实际的土地整理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一些细节问题的影响范围较广。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就成为了我们下一阶段所必须要面对的一部分工作,本文作者从实际经验出发,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有所帮助。
        2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1  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政府制定了非常多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是,其具体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思想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当做的事情,如果仅由自己完成,会增加自己的生产、生活成本,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危害,通过生态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能够化解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影响土地整理的具体过程,该问题应当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2.2  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
        我国在建筑和农业行业中,占用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使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重。如果相关部门忽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一味地进行开发,不仅会使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且还会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性的破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引发的问题对土地整理、资源开发等造成巨大的阻碍。例如:对土地资源的乱开乱垦、忽略对风景园林的建设等等,对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性。再加上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无法做到对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监管,使一些不法分子私自、无节制地破坏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越来越低。从农业耕地的角度分析,农作物种植种类的选择比较单一化,无法确保生物系统的平衡性,使农业病虫灾越来越严重,无法确保农产品产量与质量,降低农户经济水平。
        2.3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繁殖环境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土地整理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灌溉排水以及各类基础道路设施的建设工作,也会加大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力度。但这难免会使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繁殖地大面积缩减,生态以及环境结构简单化由此而来,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繁殖环境其实也会受到影响。而实际的土地整理工作中,人们只是把工作的重心集中于耕地面积的增加、通行的方便以及水流是否顺畅等方面,对事物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当前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时,过分的追求高品质的设计,在农田之中增加了大量的混凝土公路和沟渠,这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故此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一定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等问题的关注度。
        2.4  生态环境监管力量有待加强
        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能不断加重的背景下,我地区的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呈现出严重不足的局面,不仅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监测标准化要求,而且阻碍了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各项任务的全方位、高质量落实。


        3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3.1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施工方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施工原则,为了让环保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首先需要提升环保认识,施工方应当组成员工学习相关的知识,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对于造成的污染、破坏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落实好土地整理中的环境生态评价工作
        土地整理中环境生态评价工作主要是为了判断土地整理能否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之上所进行的一部分工作。实际的整理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调查机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区域进行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内要设定不同的环境保护目标。这才能够保证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与连续性。在整理中要严格控制工作的细节,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尤其在对具体环境生态功能的土地进行整理时,更应该重视工作的细节,如此才能够提高土地整理的环境生态效益。
        3.3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力量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个过程,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破解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问题,是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责任。因此,相关负责人应认真梳理薄弱环节,全力推进环保领域改革、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时开展复查、复核,为土地整理中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整治成效巩固提供依据。首先,在落细“清底”执法行动排查整治、“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的基础上,相关负责人应将环境监测与执法管理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抽查工作“四库一细则”及“三化两分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模式。结合环境执法检查结果,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选择恰当的惩罚方法。还有,应指导组织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并依据“五个第一时间”要求进行台账的完善构建及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妥善处置。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因此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来巨大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大量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中对非目标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在促进农作物养分的循环利用、保护土壤有益生物,防止土壤侵蚀,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农业区域是人民频繁从事农业活动的区域,不可能完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途径来对生物的多样性加以管理和保护,只能是在不影响或尽量少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前提下,从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层次上加强对生态多样性性的保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重视度,加大土地整理实施力度,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增强生态系统平衡性,对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加大管理制度的实施策略,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中、各领域中,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人员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柏仲.刍议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1.
        [2] 黄清建.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3] 王帆.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制度约束及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4] 孙晓青.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分区及保护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作者简介:
        古丽扎尔.尼亚孜,女,1979.9月,单位: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助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