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东河源 517100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让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管理措施和基础设施中的问题也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显现。农村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导致传染病的出现和爆发。农村的生活垃圾大多都是露天堆放,在雨水的冲刷下非常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本文将分析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危害,并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现状分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管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垃圾处理;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逐渐缩小,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种类日趋复杂,数量急剧增加,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是土壤、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长期以往,垃圾污染会制约农村未来的发展。
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一般是指由农村日常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各种无价值物,它具有污染物种类繁杂、污染物来源广泛及污染面积较大的特点。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垃圾。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垃圾处理技术不强,环境污染思想认识也不足。大部分农村都没有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环卫体系,垃圾收集不及时,村民居住分散,垃圾桶覆盖不足,找不到垃圾丢弃点,一些村民就把垃圾随意丢弃在房前屋后、路边、河沟,加大了垃圾清理难度。另外,大部分村民家中没有污水处理管道,生活污水直接排向河流,造成水体污染。而在垃圾的处理方式上主要以填埋焚烧为主,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处理方式过于粗暴。家庭养殖污染。在农村,种田及养殖是两大重要的工作,田地需要肥料,为了堆积肥料,农村公共厕所打扫周期较长,造成环境污染,而养殖则以庭院养殖为主,畜禽的粪便不经过处理直接堆放,对附近的土壤、水质都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养殖棚舍多建在房屋旁边,散发恶臭、传染疾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甚至会导致疫情发生。
2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
2.1加快相关机构的建设工作,建立管理制度
我国的农村数量比较多且分布的比较散,这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建设乡镇级别的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我们要借鉴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结合农村的特点制定与生活垃圾管理相关的责任制度,让乡镇的领导和相关机构负责人可以明白需要管理的内容和工作目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书和倡议书的签订活动,制定年终考核的内容与评分标准,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与乡镇领导年终考核进行挂钩,对完成较好的领导和工作组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和奖励。组织农村居民签订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和袋装化的倡议书,让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跨部门的协同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水利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协作,强化保障支撑,共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水平。强化各部门之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和标准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操作性。
2.3健全农村社区的自治组织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否有效取决于基层组织能否实现高度自治。
政府应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下分权,构建高效的基层组织,并赋予基层组织更多的权利,优化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委会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激活村委会的环境治理功能,以设立村级生态文明建设委员的形式,提高乡村企业家、乡村民间组织、新乡贤等各类治理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示范作用和凝聚效应。
2.4做好保护环境的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水平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就一定要做好农村居民的环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参加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各个乡镇可以设置环保普及的宣传专栏,根据农村居民的环保问题编订宣传内容,做好环保宣传活动的组织工作,对农村居民进行定期环保教育培训。各个乡镇之间要建立交流的通道和时间段,利用这个通道交流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经验,评比出优秀的环保乡镇,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和配合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热情。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和爱国卫生月等特殊时间节点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各高校的学生进入乡村参加环保活动,组织环保知识的竞赛活动,吸引农村居民和学生参与活动,交流环保知识和经验,提高农村居民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开拓农村居民的视野。
2.5强化生态法治观念
(1)涵养生态意识。政府应该做好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在农村可以每家每户发放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册子,内容包括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危害、回收等内容,还可以在围墙挂起横幅,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环保知识,多种途径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根植脑海中的行为自觉与生活习惯。(2)强化法治观念。强化公民的法治观念,要将法律意识深入人心。政府首先要提供一个稳定的法律环境与秩序,政府、村委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利用各种媒介传播生态法律知识,在互联网上制作发行关于农村生活垃圾防治的法律视频,如模拟生活的案件视频等,在报纸或期刊上登载相关生态环境法治的文章、报道等,农民通过观看学习,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不仅强化了农民的环境法治观念,保障了农民的环境权益,更维护了环境法律的权威,也使得农村生活垃圾问题顺利得以化解。
2.6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加快制定、完善和细化可操作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政策。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贷款的投放。通过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并确保基础设施后续的有效运行与维护。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增加,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和管理问题重视起来,将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绿色生活的意识,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引导农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加快农村环境生态化的脚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贾小梅,陈颖,赵源坤,董旭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困境与机制模式创新———基于河北、浙江、广西等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调研[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03).
[2]曹海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J].山西化工,2020,40(3):209-210.
[3]孙炳彦.关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3):103-107.
[4]魏佳容,李长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基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问卷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李明华,俞佳英,俞光荣.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