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田溪特大桥钢吊箱下放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张开军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石太、合宁、京沪、石武、哈大、贵广、京福等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我国在高速铁路施工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重大跨越,在建成高速铁路中桥梁比重基本超过50%,而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之一。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石太、合宁、京沪、石武、哈大、贵广、京福等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我国在高速铁路施工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重大跨越,在建成高速铁路中桥梁比重基本超过50%,而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之一。本文介绍了京福高铁古田溪特大桥7号墩深水高桩承台钢吊箱在无大型浮吊设备条件下,采用已灌桩基作为受力支撑进行原位拼装、采用液压悬吊系统下放钢吊箱施工技术,该技术安全、适用、可靠,对类似条件深水高桩承台钢吊箱下放施工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深水高桩承台;钢吊箱;无大型浮吊设备;液压悬吊系统;下放施工技术
        1.桥梁工程概况及吊箱结构设计
        1.1 桥梁工程概况
        古田溪特大桥是新建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重点控制性桥梁之一,桥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和福州市闽清县交界处,主要跨越古田溪而设,起止里程DK743+749.85~DK744+338.74,全桥长588.85m,
        桥跨布置为5-32m简支梁+1-(60+100+100+60)m连续梁+2-32m简支梁+1-24m简支梁,6号、7号、8号为连续梁主墩,其中7号墩位于古田溪库区中央,水深约43m,承台处于水面以下约17m,6#、8#墩位于库区岸边,施工水深约7m,其余墩均位于陆岸,7号墩共18根等桩长ф2.8m桩基、桩长50m,承台平面呈八边形,最大结构尺寸为20.7×32×6m。
        桥址下游10km处有一座中型发电站,上游5km处有一座小型发电站,桥梁位于两山之间,两侧山势陡峭,河床底部为裸露弱分化石英砂岩,地势呈V字形分布,7号墩处在V字形低谷位置,承台设计  为钢吊箱施工,因运输条件限制,钢吊箱无法采用厂内集中加工后运输至墩位利用大型浮吊设备下放,经京福公司、中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桥梁专家及有关人士多次赴现场踏勘、反复论证后,确定采用桩基钢护筒作为受力支撑进行原位拼装、用已灌桩基作为液压悬吊系统支撑点下放钢吊箱的总体方案。
        1.2 钢吊箱结构设计
        钢吊箱壁板平面形状与承台一致,内净空为32.2m×20.9m×8.375m,总高度为8375mm,由底板、壁板、内支撑、悬吊系统组成,底板与壁板采用螺栓连接,总重约300t。钢吊箱总体立面布置见图1-2-1。
 
        图1-2-1 钢吊箱总体立面布置图
        底板沿桥横向设置通长主梁,主梁上顺桥向设置工字钢横梁,横梁上铺设并焊接钢面板;底板主梁上布置吊杆,吊杆下端通过钢销固定吊梁吊耳上;壁板面板采用钢板,槽钢竖肋,扁铁小横肋,按格构焊接,壁板外侧设大横肋,大横肋支撑在壁板桁架上;钢吊箱内纵、横桥向设通长内支撑;壁板外侧设置桁架,两片桁架为一组,桁架横向加固联接作为施工人员操作平台;底板与护筒顶间设置悬吊系统,吊杆采用精轧螺纹钢,底部与底横梁连接,上端锚固在钢护筒顶。钢吊箱顶部平面布置见图1-2-2、钢吊箱底部平面布置见图1-2-3。
 
        图1-2-2 钢吊箱顶部平面布置图                    图1-2-3 钢吊箱底部平面布置图
        2.钢吊箱拼装施工
        (1)主梁安装
        主梁安装在钢护筒已焊牛腿上,根据钢护筒实际偏位情况依次吊装主梁进行组拼,确保主梁与钢护筒之间的最小间距保持在20cm,同组主梁的两根型钢位置摆放正确后采用缀板焊接形成整体,焊缝高度为10mm。
        (2)分配梁安装
        分配梁根据图纸现场下料,按照图纸间距依次铺设在主梁上,并与主梁可靠焊接,焊缝高度为10mm。对于需接长的分配梁,单根分配梁可采用两根工字钢搭接焊接在主梁上,接头位置应不在同一截面。
        (3)面板安装
        面板采用花纹钢板,直接满铺在底板分配梁上方,并与底板分配梁可靠焊接,整个底板面板应密封成整体,防止封底混凝土浇筑时外漏。
        (4)围肋安装
        底板围肋分两种类型,Ⅰ型位于壁板内侧,在壁板拼装完成后安装,Ⅱ型位于壁板外侧,主要定位壁板位置,安装前应在底板上准确放出壁板位置,然后再安装Ⅱ型围肋。
        (5)壁板拼装
        小型浮运、浮吊设备将分块加工好的壁板运至拼装平台,从墩身大里程中轴线向两侧均匀对称依次拼装,最后在小里程中轴线位置合拢。为保证吊箱抽水后的密水性,壁板拼装焊接完成后需逐一做煤油渗透试验,若发现不合格处应立即补焊。
        (6)桁架安装
        桁架由横肋和竖桁架组成,横肋按图纸结构尺寸与壁板焊接,竖桁架置于横肋外侧,桁架按照图纸相应位置坐好标示,人工配合浮吊安装桁架,桁架一端与横肋可靠焊接,底部放置于底板分配梁上并可靠固定。
        3.钢吊箱下放技术
        3.1.下放悬吊系统安装
        下方悬吊系统从下至上分别由底横梁、吊耳、吊杆、顶部横纵梁、液压穿心千斤顶组成。
        (1)底横梁安装
        吊箱底部双拼Ⅰ50工字钢主梁作为悬吊系统底部横梁。
        (2)吊耳安装
        吊耳为Q235的2cm钢板,共设置10组,均匀分布吊箱底部,吊耳下口必须开双面坡口后与底横梁焊接。
        (3)吊杆、顶部横纵梁、穿心液压千斤顶安装
        吊杆采用10根Φ40精轧螺纹钢,80t液压千斤顶作为升降动力设备,钢吊箱总重约300t,单根精轧螺纹钢受力约30t,千斤顶上方支垫钢板,下方置于2I45a作纵梁和横梁上,纵横梁位于钢护筒顶部,两者受力部位设置2[32a斜杆。见图3-1-1、3-1-2。
 
        图3-1-1 下放悬吊系统大样图               图3-1-2 下放悬吊系统整体布置图
        3.2.钢吊箱吊点分布、吊点作用力与液压千斤顶读数计算
        底板系统、壁板、内支撑、壁板桁架一起形成整体下放,下放吊点共设10个,分布见图3-2-1;将底板系统简化为空间梁格系,精轧螺纹钢吊杆简化为拉杆,吊箱壁板荷载作用于底板边缘,采用MADIS CIVIL建模计算得出拉杆单点轴力,见图3-2-2。
 
        图3-2-1 下放悬吊系统吊点分布图              图3-2-2 下放悬吊系统吊杆轴力图(KN)
        每处吊杆设置1个经相关资质单位有效校核后的液压穿心千斤顶,吊杆轴力对应千斤顶校核方程式计算出油表读数,见表3-2-1。
        表3-2-1  钢吊箱下放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控制参数表
        3.3.钢吊箱下放
        钢吊箱地板和壁板拼装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安装精轧螺纹钢和穿心式液压千斤顶等下放系统构件,钢吊箱下放工艺流程如下:
        (1)整体提升钢吊箱离开底板拼装平台5cm,检查下放系统是否牢固,吊箱结构是否有异常,若无异常,静吊30分钟后再向上提升10cm。
        (2)人工配合50t浮吊拆除吊箱底板拼装平台,拆除底板拼装平台时,应从内向外依次拆除,切割工字钢时应齐平钢护筒切割,避免阻碍钢吊箱下放。
        (3)以15cm为一个循环逐步下放钢吊箱,直至钢吊箱的顶面标高控制在设计标高。
        (4)复核钢吊箱的平面位置,若平面位置不满足设计要求,钢吊箱的平面位置调整采用在壁板和钢护筒上焊接耳环,利用链条葫芦调整。
        4.钢吊箱下放安全控制措施
        (1)钢吊箱底板结构距钢护筒外边应留有200mm间隙,防止各点下降高度不均衡,出现底板与钢护筒碰撞挤压而阻碍下放。
        (2)下放前再次检查各构件是否都安装或有遗漏。
        (3)检查下放系统是否安全、可靠。
        (4)劳动力分工明确、统一指挥。
        (5)检查所有千斤顶、油表、油泵是否正常工作。
        (6)下放时听从统一人员指挥。
        (7)吊箱内壁做好刻度标示,便于下放过程中吊箱同步性观察。
        (8)下放过程严格按照15cm一个循环倒顶。
        (9)千斤顶操作人员必须为专业操作人员,做到10个吊点的受力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符。
        (10)吊箱在提升和下降过程中10个吊点都应同步升降,防止吊箱扭曲变形。
        5.结束语
        在地势陡峭、桥梁附近无工厂集中加工条件的山岭地区、河道上下游无大型浮运设备通航条件下,钢吊箱加工、运输、下放条件受限,其施工方法较为单一,本文介绍的钢吊箱采用原位拼装、下放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存在的不利因素,成功突破在无大型浮运、浮吊设备情况下,大吨位钢吊箱拼装、下放施工,本方法充分利用了桩基钢护筒作为钢吊箱拼装平台受力支撑结构,已灌混凝土桩顶作为钢吊箱下放支撑作用点,采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精轧螺纹钢筋替代了大型浮吊设备吊装作业,精准、安全、有效的把钢吊箱下放至理想位置,该案例在类似条件下的深水高桩承台施工领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CR9603-2015)
        [3]《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4]《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