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刘远兴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刘远兴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增多。
        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建筑分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1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增多。不仅造成了人员财产损失,还阻碍了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就要将危机管理意识,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并且实现全面贯穿与落实,从而取得更多的价值与效益。
        关键词:危机管理;建筑;施工管理
        引言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如果管理人员缺少危机管理意识,就会引发各种安全问题与事故,最终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就需要管理人员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与应急预案,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危机
        (一)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建筑施工的时间较长,波动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人员素质低下,也是主要危机之一。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很多建筑施工人员,都是临时组建,缺乏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的技能,因此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由于人员的施工技术低下,工艺落后,就会引发高空坠物、机械伤人、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第二,由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低下,无法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安全教育、技能培训中。因此很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经常存在一些不佩戴安全帽、系安全绳等行为。
        (二)施工环节繁多
        施工环节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与设备,如果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就会导致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设备性能不达标,进而引发豆腐渣工程,严重威胁着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整个施工建设,需要多个环节与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如果管理人员只注重施工管理,而忽视了招投标、设计、竣工验收管理,就会引发停工与返工、成本费用高等问题。
        (三)缺少安全管理
        缺少安全管理,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危机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施工单位的领导层不够重视,既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忽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二,在缺乏各项保障与支持力度下,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就比较淡化,无法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与落实到每一项环节中。
        (四)环境差异较大
        环境差异较大,也会为建筑施工管理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遇到各种暴风、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时,就需要立即停工,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二,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带来噪音、土壤、大气、水体污染,严重威胁着人员的生命健康。
        二、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素质低下,是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危机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就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人员的组建中,对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做到全面审查与考核。并且做到公平、公开与透明,还吸纳更多的优秀施工人才。当人员通过考核之后,还要为其提供岗前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1]。第二,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在施工中要求人员树立高强的安全意识,才能时刻注意安全,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作为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需要先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提高自身的安全监管能力。第三,要为施工人员提供培训教育的机会与途径,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安全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还要定期组织各种技能比赛、应急演练、安全讲座,将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心中,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
        (二)优化施工环节
        整个建筑施工的环节,内容与项目较多,因此就会引发各种安全隐患。此在实际的管理中,还需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优化施工环节。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做好材料与设备的审查。在材料的审查中,需要从采购、运输、检测、保管、领用等方面严格展开,降低失误。在设备的审查中,需要从操作人员的招聘、机械设备的采购与租赁、检修维护等方面展开,保障机械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第二,改良施工工艺。作为管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施工人员,借鉴与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方法,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优化[2]。并且通过管理规范的建立,及时找出施工中的各种危机,优化与改良施工工艺。第三,引入先进技术。技术落后与陈旧,也容易引发各种危机。比如高空坠物、人员触电等,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因此就要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从源头保障人员安全与工程质量。如绿色环保施工技术,降低各种污染,保障人员生命健康;或者依据国家的技术标准,找出施工技术中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良。
        (三)健全管理制度
        将危机管理意识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还需要注重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保障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贯穿于落实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循国家与地区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通过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立,展开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且从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定期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将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一位人员的心中[3]。第二,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先要通过岗位责任制的建立,要求每一位人员清楚认识到自身责任,明确自身义务,树立起生产安全、经营安全、管理安全的工作理念,增强对施工的安全保护力度。接下来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来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严格落实安全施工制度。
        (四)优化现场环境
        危机管理意识,就是对整个建筑施工进行全面预测与监管,及时找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与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还要优化现场环境,来快速解决危机。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建筑施工开展之前,管理人员必须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不仅要通过围挡的设立,将施工区、生活区、材料区、设备区、垃圾区有效分开;还要保障水电、消防、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齐全,促使整个施工建设井然有序。此外,还要将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张贴在明显处,要求人员熟知与遵循。如禁止在施工现场追逐、吸烟、酗酒等,并随时佩戴安全帽,身穿防护服。第二,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影响的因素较多,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就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进行数据信息的动态化收集、分析、整理、归纳,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有序开展。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有效展开全面与动态化监管工作。比如天气预测、危险因素预测、突发事件预测,然后及时作出反应,快速得到解决。在不影响施工进度,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各种危机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人员素质低下、施工环节繁多、缺少安全管理、环境差异较大,详细阐述了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危机。并且从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施工环节、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现场环境等策略,具体分析了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希望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与依据。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人员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东方.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20,(5):30.
        [2]张军怀.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装饰装修天地,2020,(18):30.
        [3]刘燕.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30):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