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18期   作者:易从艳
[导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本身具有施工简便、节能环保等优势,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推广,但从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方面来看,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形式的施工质量评价已经难以科学、准确的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进行验收,必须推动该体系的改革升级。
        易从艳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本身具有施工简便、节能环保等优势,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推广,但从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方面来看,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形式的施工质量评价已经难以科学、准确的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进行验收,必须推动该体系的改革升级。BIM技术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所构建的施工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了现有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研究现实意义。
关键词:: 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价体系
引言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缩短工程项目施工时间,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BIM技术实际应用的探究,明确BIM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充分利用BIM技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BIM技术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简称,它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主要通过计算机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相关数据以及各种信息整合到一起,然后对建筑工程进行优化和改良的可视化的模型。这个模型贯穿于建筑的整个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工程项目的设计信息实现协调化发展。BIM技术具有很好的可视化、协同化以及可模拟性等特点,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将项目建设中的信息集成化。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BIM技术不仅能够将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信息完全的展示出来,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将此建筑建设起来,而且可以在虚拟建造的过程中发现施工中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2施工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筑工程本身存在周期长、工序多、涉及施工人员多等特点,任何一个项目都可能存在数百个对应的施工工序,且均是由不同施工人员协作完成,极易产生施工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明确具体评价指标来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如下: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特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价所需的各项数据、材料等必须真实、有效,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现状。同时在整个质量评价过程中,所有的评价流程、标准等均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确保最终的评价结果真实反映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2)持续性: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质量评价并不完全是在竣工完成后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流程当中,对于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个工序节点以及分布工程节点都需要进行质量评价,不同评价结果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形成一个持续的评价结果输出,推动最终施工质量的提升。3)标准性: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价体系都是参照同一个标准规范,且每一个阶段的评价标准、流程都是统一的。这不仅符合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保障了装配式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施工质量评价的一致性。4)动态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呈现动态性的变化,且新技术、新设备等应用,也改变了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BIM技术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应保持动态性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适应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管理的应用
        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将BIM技术应用于构件设计、生产、施工等各个环节。

在设计阶段,应逐步加强BIM技术的应用,提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交流和沟通的及时性,通过BIM模型实现设计和生产人员实时对接和沟通交流,确认设计意图及可行性,提高构件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达成一致后由生产单位保质保量完成构件生产任务。通过BIM技术,不断更新模型信息,将构件重要参数数据等及时植入模型,生产、检验、施工等环节只需要提取BIM模型数据便能够实时掌握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及构件质量管理要求,为构件的生产、检验、施工等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BIM技术的应用,相关人员可以方便、直观的了解构件种类、几何尺寸、数量、工艺等信息,据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构件生产计划或施工计划,减少构件质量问题,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
        3.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主要以预制构件为主,建设的过程主要是由建筑设计院进行房屋初步设计,然后交于装配式生产厂家进行深化设计,再交由建筑设计院进行结构方面的确定,确定无误后再交于装配式工厂制造,最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建造完成最终的房屋。但是传统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在图纸交付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二维图纸交付,也就是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等均采用的是平面的形式进行交付,交付的过程中,经常存在各种信息的错、漏,以及各种图纸核对不完整,而导致后期一系列的问题。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装配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BIM技术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征,其主要是以虚拟仿真的形式对建筑进行呈现,使土建、安装等各专业数据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利用BIM的直观性帮助设计师找到不同专业阶段之间的问题所在。BIM技术还可以将所有的信息通过虚拟环境展现出来,能够掌握施工进度,从而提高整体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二次设计变更等现象的产生,大大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进一步实现项目设计阶段的整体性、协同性奠定了基础。
        3.3施工质量评价阶段
        1)信息采集:传统的工程施工质量评价资料大多为纸质资料,不容易保存且很容易损坏、丢失,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利用BIM技术,通过构件BIM模型,实现了对施工相关信息的电子化采集。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关信息上传至BIM系统当中,形成电子化的文件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在施工验收时,只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就可以完成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评价。而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只需要利用PDA手持终端,就可以扫描对应的二维码或者条形码,完成对某装配式部件信息的采集,包括装配式构件的设计图纸、属性信息、模型定位、材料追溯及对应的文档资料等。2)施工质量分析:根据输入到BIM模型当中的相关资料,施工管理企业及相关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区域和工序进行颜色标记,相关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整改,直到验收合格后输入对应的合格信息,消除BIM数据库中的颜色标记。以上信息的输入、标记以及消除均可以实现信息回溯,提升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管理质量。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建筑解决了传统现浇建筑存在的工序复杂、高污染排放等问题,但也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有效的保障了整个施工质量评价的真实性、规范性,提升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当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潘德宝,张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农家参谋,2019(23):127.
[2]张玉林,董知恩,张婷婷,薛伟.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98.
[3]朱娟.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地产,2019(22):100.
[4]王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具体策略[J].四川水泥,2019(11):295.
[5]孙兆祥.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