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视野下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18期   作者:韦凤莲
[导读]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韦凤莲
        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本文分析水工环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勘察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相应的发展起来,我国的工程类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某些建筑项目的拟建区域环境较为复杂,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明确水、工、环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在此之间的矛盾点,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基于环境保护的视野下,对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研究,促进地质勘察的发展。
1.水工环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1.1地质环境严重恶化
        目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中一般容易忽视环境问题,将重点放在城市建设项目的需求、矿产资源的开采等方面。对于当前的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的发展而言,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开展实际挖掘工作时,很容易忽视环境保护工作,导致部分地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综合能力水平较低的地质勘察人员在实际挖掘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实施操作,导致勘察工作的开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很容易使地下水受到污染,甚至引起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质荒漠化、地质塌陷等,浪费大量的施工成本,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如果没有落实好后期的水质勘察工作,就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发展[1]。
1.2勘察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广、相关程序较为复杂,对于勘察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也需要先进的勘探技术。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水工环地质勘察研究的人才储备方面也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和研究人员,为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石,更好的促进水质勘察工作的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专业团队需要引进相应数量的人才进行研究,目前的水工环地质勘察仍是老一辈的专家带队,年轻的研究团队缺乏经验,一旦老一辈的研究人员退休,新一辈的研究团队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就会造成地质勘察研究的断层,阻碍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开展[2]。
1.3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相对落后,专业勘察研究团队存在断层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迭,各行各业的技术在更新换代,但是水工地质勘察的科技创新水平仍旧较低,勘察的设备和技术存在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目前的设备和技术不能完全适配,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研究的基础理论虽然逐渐成型,但是缺乏创新性的研究,导致技术管理水平严重落后,阻碍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
2.环境保护视野下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策略
2.1强化基础性管理水平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进行操作的相关团队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确保研究人员充分掌握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完善已有网络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针对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应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指导地质勘察的顺利开展。

利用当前的勘察及设计情况作为依据,系统性研究和分析不同的自然环境问题,科学合理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确保生态环境和社会实践同步发展。
2.2科学防治地质环境问题
        水工环地质勘察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排放问题,同时,使用的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污染。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染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勘察废弃物以及各种潜在的污染问题,加大环境地质的保护力度,减少勘察工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噪音问题。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基于节约用水的原则,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避免直接将污水排放出去,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再排放,避免污染其他干净的水源。同时,为了避免随意堆放的废弃物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在开展勘察工作之前,需要留意周围的工作环境,及时发现并处理垃圾遗漏的情况,将地质勘察工作造成的环境破坏程度降到最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烟尘等有害物质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如设置绿色隔离带,可以阻挡噪声的传播和粉尘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绿化带还可以净化有害物质,保护人体的健康安全。在正式开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之前,需要全面评估当前的地质环境,如果地质环境调节不满足勘察要求,需要相对推迟勘察时间,合理评估地质勘察工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其影响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3]。
2.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涉及内容较广、程序较为复杂、规模较大的项目,一旦进行施工作业时,就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破坏的程度,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明确水工环勘察人员的相应职责,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后期追究,第一时间追查责任人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多方共同协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修复生态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的恢复进度,平衡整体的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动态化监管地质勘察工作,减少工作失误造成的环境破坏,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勘察人员在实际勘察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本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等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完善的工程地质勘察管理体系,从而获取更为精准的勘察数据,有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工程的实际地形地貌,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勘察工作,有效保护自然环境[4]。
2.4提高环境意识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保证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全面提升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规模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保证勘察团队的工作效率。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起勘察人员日常工作的积极性,调动每个部门共同协助的动力,促进后期的勘察工作的发展[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技术、设备的提升促进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进一步发展,勘察人员需要不断总结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整体进度,科学合理地进行环境地质防治,减少勘察工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基础性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整体水平,有效降低勘察工作带来的环境破坏程度,促进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川.环境保护视角下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策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253-254.
[2]王成林.基于环境保护探析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J].冶金管理,2020(15):92-93.
[3]王瑞.环境保护下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14):143-145.
[4]罗杨.基于环境保护视角的水工环地质工程技术勘察工作研究[J].四川水泥,2020(10):178-179.
[5]郑润琴.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问题与防治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20(06):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